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與生態環境部等九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在檢察公益訴訟中加強協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gong)堅(jian)戰的意(yi)(yi)見》,就在檢(jian)察(cha)公益訴(su)訟中加強協作配(pei)合(he),合(he)力打(da)好污染防治攻(gong)堅(jian)戰,共同推進生態文明建(jian)設形成協作意(yi)(yi)見。
2018年前11個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4.8萬件,占全部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的54.56%。但檢察機關在司法辦案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辦理生態環境案件時,還存在確定管轄難、調查取證難、司法鑒定難、法律適用難等實際問題,特別是生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少、費用高、周期長已成為制約檢察機關辦理環境污染案件的一個瓶頸。
《意見(jian)》要求行政執(zhi)(zhi)法機(ji)關發現(xian)涉(she)嫌破壞生態環(huan)境和自然(ran)資源的(de)公益訴訟案件線索,應及(ji)時(shi)移(yi)送(song)檢(jian)察機(ji)關辦(ban)理(li)。對于(yu)重大敏(min)感案件線索,檢(jian)察機(ji)關應及(ji)時(shi)向被監督行政執(zhi)(zhi)法機(ji)關的(de)上級機(ji)關通(tong)報(bao)情況(kuang),行政執(zhi)(zhi)法機(ji)關應積極配合調查收集證據。在司法鑒(jian)定方面,《意見(jian)》提出(chu)探索建(jian)立檢(jian)察公益訴訟中生態環(huan)境損害司法鑒(jian)定管(guan)理(li)和使用(yong)銜接機(ji)制。


手機資訊
官方微信







豫公(gong)網安備4101970200360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