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21年,我國鈦白粉行(xing)業具(ju)有(you)正常生(sheng)產(chan)條(tiao)件(jian)的全流程型生(sheng)產(chan)商共有(you)42家。其中,純氯化(hua)法(fa)工(gong)藝(yi)2家,同時具(ju)有(you)硫(liu)(liu)酸法(fa)工(gong)藝(yi)和(he)氯化(hua)法(fa)工(gong)藝(yi)3家,其余37家都是硫(liu)(liu)酸法(fa)工(gong)藝(yi)。當年行(xing)業有(you)效(xiao)總(zong)(zong)產(chan)能為460萬噸/年,總(zong)(zong)產(chan)量為379萬噸。
近年來,業內外企業的紛紛投資鈦白粉項目,公開信息顯示,現在正在建設,2022-2023年完成的業外投資鈦白粉項目至少有4個,設計產能達到66萬噸/年以上。這樣,到2023年前,中國鈦白粉的總產能將至少達到570萬噸/年。
更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綠色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的興起,業內外大批磷酸鐵或磷酸鐵鋰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或籌建中,這其中大多數是從鐵源開始。鐵源最方便和經濟的渠道是硫酸亞鐵,而硫酸亞鐵是硫酸法鈦白粉生產過程中最主要的副產品。這樣一來,硫酸亞鐵也就從硫酸法鈦白粉曾經的沉重包袱搖身一變成了“香餑餑”。
目前,各地有大批新能源項目正在上馬或醞釀籌劃中(包括非鈦白粉企業),從而顛覆了行業以往的認知,出現了主產硫酸亞鐵而副產鈦白粉的本末倒置的產業鏈。這實質上也就避開了硫酸法鈦白粉受限制的政策瓶頸。
據了解,目前純鈦白粉業務的5家上市公司(中核鈦白、安納達鈦業、龍佰集團、金浦鈦業和惠云鈦業),全部在規劃建設磷酸鐵新能源材料項目,而鈦白粉行業非上市企業或非鈦白粉行業企業有此舉措的還要多得多。這些項目中的大多數磷酸鐵產能為10萬-20萬噸/年,對應的副產品鈦白粉的產能為15萬-30萬噸/年。
可(ke)以(yi)(yi)預料,數年以(yi)(yi)后(hou)即使其中(zhong)一部分能夠實現,中(zhong)國鈦白(bai)粉總產能有可(ke)能超過1000萬(wan)噸/年。屆(jie)時,市場前景和行業面(mian)貌實在無法想象(xiang)。


手機資訊
官方微信







豫公網安(an)備4101970200360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