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根玉米芯出發,農民出身的唐一林開啟了他的創業之路。在他的帶領下,虧損多年的刁鎮糠醛廠“起死回生”,成長為致力于各類植物秸稈與高分子樹脂材料研發應用的圣泉集團,也是如今世界最大的呋喃樹脂、酚醛樹脂生產基地之一。2017年,年逾六旬的唐一林退居二線,其子唐地源接班,繼續帶領圣泉集團走向新的征程。
30余年的(de)(de)創業歷(li)程,唐(tang)一(yi)林(lin)家(jia)族的(de)(de)財富(fu)也不(bu)斷積累,在(zai)2020山東創富(fu)榜(bang)上(shang),唐(tang)一(yi)林(lin)和其子(zi)唐(tang)地(di)源的(de)(de)財富(fu)值(zhi)共計14.43億元,位列(lie)榜(bang)單239位。7月16日,多次上(shang)市未果(guo)的(de)(de)圣泉集團終于拿到了證(zheng)監會核發的(de)(de)IPO批文(wen),距離上(shang)市僅一(yi)步之遙,隨著企業上(shang)市,父(fu)子(zi)二人的(de)(de)財富(fu)值(zhi)或將再度增(zeng)加。
圣泉集團黨(dang)委(wei)書(shu)記(ji)、董事長唐一林
1、“玉米芯”里的大生意
一根小小的玉米芯,在農村是非常不起眼的農作物下腳料,但對于農民出身的唐一林來說,卻蘊藏著實實在在的產業價值。
時間回到1985年,時任章丘縣鑄管廠廠長的唐一林被鎮領導委派到章丘縣助劑廠任廠長,章丘縣助劑廠的前身便是成立于1979年的刁鎮糠醛廠,唐一林上任初期,這家當時累計虧損200多萬元的糠醛廠已是奄奄一息。
唐一林上任后,發現糠醛廠虧損的原因主要在于主營業務不清,為增加市場競爭優勢,他帶領企業走上了研發的道路。最初,唐一林發現用玉米芯生產糠醛項目前景廣闊,于是集中所有資金和力量,用3個月時間收足原料投產,使糠醛廠當年實現盈利。
糠醛,即用玉米芯半纖維素生產出來的一種工業產品,作為工業原料,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可以作為煉油的沉淀劑,也可加工成呋喃樹脂、生產農藥等。作為糠醛產業鏈的一環,呋喃樹脂同樣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可作為鑄造工業自動化粘合劑。
1987年,圣泉集團上馬呋喃樹脂項目,1988年,公司開始建設糠醇項目,打通“玉米芯—糠醛—糠醇—呋喃樹脂”產業鏈。
從用玉米(mi)芯(xin)生(sheng)(sheng)產工(gong)(gong)業原料糠醛,讓負債累(lei)累(lei)的(de)鄉(xiang)鎮工(gong)(gong)廠起(qi)死回生(sheng)(sheng),到生(sheng)(sheng)產鑄造(zao)工(gong)(gong)業自(zi)動化粘合劑(ji)呋(fu)喃樹脂,再到生(sheng)(sheng)產食品(pin)級原料木糖(tang)、生(sheng)(sheng)物質石墨烯(xi)、瀝青乳化劑(ji)、染料分(fen)散劑(ji)等,就這樣(yang),從一根玉米(mi)芯(xin)出發,唐一林(lin)開啟了他(ta)的(de)創業之路,不(bu)斷發掘出玉米(mi)芯(xin)里的(de)生(sheng)(sheng)意經。
2、向新材料生產企業轉型
企業經營穩定后,唐一林開始謀求企業的股份制改造。1994年,濟南圣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這也是濟南市首家進行股份制改造的鄉鎮企業。1998年底,公司購回原鎮政府持有的法人股70%的股份,分別以出售和獎勵的辦法量化到內部職工,實現了經營領導班子持大股、大部分職工都持股的股權激勵機制。此后,圣泉集團駛入了發展快車道。
公司官網顯示,1997年,圣泉集團與英國HMC礦物及化學品有限公司合資建立濟南圣泉海沃斯化工有限公司,上馬酚醛樹脂項目;2005年,公司成為世界最大的呋喃樹脂生產基地之一;2006年,圣泉海沃斯成為世界最大的酚醛樹脂生產基地之一。
隨著企業發展,圣泉集團逐漸從傳統化工向高科技新材料轉型,先后推出“神舟”飛船返回艙外層保溫材料、高端電子樹脂、生物質石墨烯等顛覆性新材料,并圍繞著核心產品,打造出了包括生物質化工原料(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合成樹脂(呋喃樹脂、酚醛樹脂、冷芯盒樹脂、環氧樹脂等)、復合材料(酚醛樹脂泡沫板、輕芯鋼等)在內的較為完整齊全的產業鏈。
招股書顯示(shi),新(xin)材料(liao)產(chan)業(ye)是公司未來發展重點,公司將根據產(chan)業(ye)技術革(ge)新(xin)和市場導向,調整產(chan)品結構,不斷推(tui)進高(gao)性能復合樹脂、生物質化工材料(liao)等主導產(chan)業(ye)的規模(mo)化發展、集聚發展。
圣泉集團廠區
3、子承父業再出發
歲月如梭。創業超過30年的唐一林如今已年逾六旬,在將一個不起眼的鄉鎮小廠發展成為新材料龍頭企業的同時,其個人的財富也頗為可觀。在本報此前編制的2020山東創富榜上,唐一林和其子唐地源的財富值共計為14.43億元,位列榜單239位。
7月16日,證監會核發了圣泉集團的IPO批文,公司距離上市僅一步之遙。招股書顯示,本次發行前,唐一林持有公司 14048.3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20.25%,唐地源持有公司 1192.78 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1.72%,二人合計持股比例為 21.97%。隨著企業上市,父子二人的財富值或將再增加。
2017年(nian),唐(tang)一林退居二(er)線,唐(tang)地源(yuan)子承(cheng)父業,擔任圣泉集團總(zong)裁,全(quan)面接(jie)手集團日常工作。作為(wei)“創二(er)代”,唐(tang)地源(yuan)算(suan)得上合格的(de)接(jie)班(ban)人。
圣泉集團(tuan)黨委(wei)副(fu)書(shu)記、總裁唐地源
據了解,2004年,圣泉集團籌備上市之際,唐一林將唐地源從上海召回圣泉集團,彼時的唐地源正在上海裕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擔任執行董事;回到圣泉集團后,唐一林先把他安排在檔案室工作,從基層干起,此后歷任濟南圣泉海沃斯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圣泉集團證券部經理、董事會秘書、副總裁,2017 年1 月至今,任圣泉集團董事、總裁。
作為(wei)圣泉(quan)集(ji)團(tuan)的(de)“新(xin)生(sheng)(sheng)代”,唐(tang)地源曾(ceng)對外表示(shi),不斷創新(xin)是(shi)圣泉(quan)集(ji)團(tuan)長盛不衰的(de)法寶,“未來在酚醛樹(shu)脂、鑄造用呋喃(nan)樹(shu)脂等傳統產(chan)業(ye)產(chan)銷量持續增長的(de)基礎上,生(sheng)(sheng)物醫藥、生(sheng)(sheng)物質新(xin)材料產(chan)業(ye)將(jiang)成為(wei)公司發(fa)展的(de)重點儲備項目。”
4、多年上市路終獲批文
現如今,圣泉集團已發展成為一家致力于各類植物秸稈與高分子樹脂材料的研發應用,產業覆蓋生物質精煉、高性能樹脂及復合材料、鑄造輔助材料、健康醫藥、新能源等領域的創新型企業集團。
2018-2020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61.89億元、58.82億元和83.1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5.14億元、4.7億元和8.89億元。公司經初步測算,預計2021年1-6月實現營業收入38.53億元至42.59億元。
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圣泉集團迅速擴大以 KN95 口罩和一次性平面防護口罩為主的疫情防控急需衛生防護用品的生產能力。2020 年,公司衛生防護用品業務實現銷售收入 23.01億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 27.92%;實現毛利 14.98億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毛利的 48.89%。
發展至今,圣泉集團也多次尋求資本市場助力,但其上市之路頗為坎坷。
記者了解到,早在2000年,圣泉集團啟動首次IPO,當時的輔導機構為華夏證券,但因券商放棄推薦募集資金較少的企業而無疾而終;2007年,圣泉集團第二次啟動上市征程,輔導機構為當時的齊魯證券(現中泰證券),2009年,公司撤回了IPO申請;2012年,圣泉集團第三次叩響IPO大門,最終無功而返。2017年,圣泉集團與國泰君安證券簽訂首發上市輔導協議,但在經過了1年多輔導后,兩者決定解除首發輔導協議。期間,圣泉集團曾于2014年在新三板掛牌交易。
今年1月,圣泉集團第五次闖關IPO終于成功。7月16日,證監會核發IPO批文,圣泉集團離上市僅一步之遙。
7月21日,公司(si)披露招股(gu)意(yi)向(xiang)書,本次公開發(fa)(fa)行(xing)股(gu)票不(bu)超過8106萬(wan)股(gu)(含(han)),占發(fa)(fa)行(xing)后(hou)總股(gu)本的比例不(bu)低于10%,不(bu)進行(xing)老股(gu)轉讓。本次募集資(zi)金主要用(yong)于酚醛高端(duan)復(fu)合材料及樹(shu)脂配套擴(kuo)產項(xiang)目(mu)、鑄造(zao)用(yong)陶瓷過濾器(qi)、冒口生產線(xian)自動化(hua)改造(zao)及擴(kuo)產項(xiang)目(mu)、科創(chuang)中心(xin)建設(she)項(xiang)目(mu)、高端(duan)電子化(hua)學品(pin)項(xiang)目(mu)以及補充流動資(zi)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