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mei)方挑(tiao)起貿易戰,中(zhong)方不(bu)得不(bu)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大家最關心的,莫(mo)過于(yu)中(zhong)方的反制會給企(qi)業(ye)和老(lao)百姓帶來(lai)多大影響?我們會用什么辦(ban)法(fa)來(lai)對沖這(zhe)些影響?
對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確立3個認識層面。一是無論美方加征關稅,還是中方被迫反制,中方在這場經貿摩擦中都是受害方,因此受到沖擊和損失是客觀存在的,對此不必諱言。沖擊和損失最后有多大,取決于中美經貿摩擦事態的發展,取決于中方能否有力地制止美方的訛詐施壓,更取決于包括美國企業和人民在內的世界各方深刻認識到“貿易戰無贏家”的現實。二是即便以最極端的情況推算,經貿摩擦本身給我國宏觀經濟的沖擊也是有限的,主要集中在制造企業,國內消費者受到的沖擊有限。三是中方對經貿摩擦的影響,除了此前充分考慮了進口產品的替代性之外,還保持著動態評估,并不斷完善政策組合以期將企業損失降到最低。
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從哪個層面來看,目前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沖擊有限、影響可控。成敗的關鍵,主要在于我們能否堅持既定的政策方針不動搖,能否有效地穩定負面沖擊對預期的影響。
從宏觀經濟層面看,經貿摩擦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國經濟的外部風險和下行壓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認為,根據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人員的初步預測,如果美國對我國500億美元商品開征25%的關稅,預計影響我國GDP約0.10%到0.12%;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對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10%的關稅,預計影響我國GDP約0.20%到0.25%。貿易戰帶來的影響是存在的。不過,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有應對沖擊的足夠能力。2017年經濟增長中內需貢獻超過90%;貿易依存度下降到33%,低于42%的世界平均水平。僅就經貿摩擦本身來說,這種沖擊是有限的。
從企業層面看,經貿摩擦對部分外向型企業有沖擊,可能帶來成本增加、訂單下降等問題,企業面臨減產歇業、調整重組的挑戰。電子通信、電氣機械、木材加工、化學產品等行業企業受影響相對較大。不過,同時要看到,一方面美國對我國部分出口商品加征關稅,將逐步向著產業鏈和價值鏈上下游傳導,最終結果會由出口商、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供貨商以及美國采購者分擔。另一方面,我國商務部已明確表示,在反制措施中增加的稅收收入將主要用于受損企業及員工、鼓勵企業調整進口結構等,努力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不久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下半年把穩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這也充分反映出中方對經貿摩擦的充分評估和積極應對。
從國內消費看,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影響可控。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認為,中美經貿摩擦對中國老百姓的影響并不大。比如大豆,從美國進口的大豆占比已經不到三分之一,而且美國大豆在我國只能用來榨油,表現在豆油價格上可能會上升。我國現在進口一噸大豆加上關稅的價格為3750美元,比原來多了750美元,平攤到每公斤豆油價格可能高幾元錢,對老百姓生活的影響不大。不過,去年進口豬肉價格為每公斤10元至11元,今年加征關稅以后為每公斤17元多,豬肉價格上漲會帶來一定影響,但牛羊肉、雞肉、魚肉等都可以替代。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國內對經貿摩擦沖擊的疑慮還突出表現在兩方面,一個是資本市場特別是股市匯市的波動,另一個則是對我國高科技創新能力的疑慮。這需要客觀冷靜看待。
對于資本市場來說,經貿摩擦的影響固然存在,但也并非主因。股市波動主要是受心理等因素影響,匯市波動主要是受美元走強和外部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有些影響是來自周期行為。更何況,當前股市匯市波動的幅度,與過去幾年相比并沒有更明顯的變化。因此,重要的任務仍是穩定預期。從基本面看,我國金融風險總體可控,資本市場有充分的條件健康發展。
對高科技創新的疑慮則受中興事件影響較多。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需要承認在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發展方面與美國存在的差距,但同時也不應過分夸大這種差距以及可能帶來的影響。客觀看,我們在科技創新方面起步晚,趕超差距大,在不斷努力的同時要冷靜評估現實情況。我國創新企業數量位居全球第二位,并首次進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全球創新指數前20強。唯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才能早日迎頭趕上。
總的來看,目前經貿(mao)摩擦對(dui)我國經濟發展的沖擊,可(ke)(ke)以用“有影響,可(ke)(ke)控(kong)制,需應對(dui)”來概括。在應對(dui)中美經貿(mao)摩擦問題(ti)(ti)上(shang)(shang),自(zi)(zi)夸自(zi)(zi)大也好(hao),自(zi)(zi)怨(yuan)自(zi)(zi)艾也罷(ba),盲目自(zi)(zi)信也好(hao),一味(wei)恐懼也罷(ba),都不(bu)(bu)是解(jie)決問題(ti)(ti)的辦法。只(zhi)有堅定不(bu)(bu)移地(di)推動改革開放(fang),堅定不(bu)(bu)移地(di)發展自(zi)(zi)己,做(zuo)好(hao)自(zi)(zi)己的事情,才能最終克服這個前進路上(shang)(shang)遇到的困(kun)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