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11月13日報道,日本機床工業會11月12日(ri)發布的(de)數據(ju)顯示,10月的(de)機床(chuang)訂單額(速報值)同比(bi)下(xia)滑(hua)1.1%,降至1391.77億(yi)日(ri)元(yuan),從單月數據(ju)來看,自2016年11月以來時隔23個月首次下(xia)滑(hua)。主(zhu)要原因被認為(wei)是面向中(zhong)國(guo)的(de)訂單額下(xia)滑(hua)。在(zai)人手(shou)短缺的(de)背景下(xia),日(ri)本企業的(de)投(tou)資(zi)意愿很強,但(dan)是如果貿易摩擦導(dao)致中(zhong)國(guo)企業繼(ji)續推遲(chi)投(tou)資(zi),或將對日(ri)本機床(chuang)廠商的(de)投(tou)資(zi)戰略產生影響(xiang)。
具體來看,10月機床訂單中內需增長1.1%,達到573.47億日元,而外需則下滑2.5%,降至818.3億日元。雖然月訂單額保持在1500億日元左右,大幅高于1000億日元的榮枯分界線,但是活躍勢頭進一步下滑。
由于是速報值,并未公布各國家和地區的具體訂單額,不過不少觀點認為,面向中國的機床出口低迷拉低了外需。
中國訂單方面,接連出現中國廠商受貿易摩擦影響而推遲簽約的情況。一家大型機床廠商的高管表示,“雖然在推進洽談,但是到了最后的簽約階段客戶就有所猶豫”。
日本機床工業會會長兼東芝機械會長飯村幸生也分析稱,“由于前景不確定性增強,企業對實施設備投資可能變得慎重”。
關于前景,業內不少觀點認為,“中國的需求不會破底”(津上機床會長西嶋尚生)。在汽車和智能手機等產品不斷升級的背景下,對制造零部件的機床的精度要求也隨之提高。據西嶋表示,“我們還接到了比較具體的要求”。
德(de)馬吉森精機(DMG MORI)社長森雅彥指(zhi)出,“有需求(qiu),生產一線也想購(gou)買(機床)”。像(xiang)這樣(yang)認為潛在(zai)(zai)需求(qiu)依然堅挺的聲音(yin)不在(zai)(zai)少數。


手機資訊
官方微信







豫公網安備4101970200360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