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nian)來,中國制(zhi)造業經歷了飛速發展,從總體規模來看,出現了大(da)幅(fu)提升,綜合實(shi)力也不斷增強。據(ju)去年(nian)工信部(bu)數據(ju),500余種主要(yao)工業產(chan)品中有220多種產(chan)量(liang)位居世(shi)界第一,56家制(zhi)造企業進(jin)入(ru)2015年(nian)世(shi)界500強企業榜(bang)單(dan),2015年(nian)工業總產(chan)值已達23.65萬億(yi)元,成為世(shi)界第一制(zhi)造大(da)國。
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雖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創新能力卻在明顯增強。一批高端裝備取得突破性進展。“神舟”系列航天飛船成功發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制成功,ARJ21新型支線客機交付商用,長江三峽升船機刷新世界紀錄,多軸精密重型機床等產品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高鐵、核電、通信設備等具備全球競爭力。2017年工業產值高于美日德總和,如果順利,十年內中國將成為世界30-40%的制造業產值的產出國。
科技研發投入不斷加強,除了華為等少數民營企業,當前中國的核心制造企業主要來自中國的幾十個央企制造業集團,他們多數是名字以中國開頭的大型制造集團。2016年中國制造業的500強中,研發經費的排名前五名分別是:華為、中國航空、中國航天、中國兵器裝備、中國船舶重工。2016年8月的高鐵市場份額,中國中車集團占全球高鐵市場69%,日本川崎+日立兩家加起來9%,法國的阿爾斯通8%,德國西門子3%。也就說全球高鐵中國占七成,日本一成,歐洲占一成。而隨著一些民營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各種高精尖工業設備和產品也不斷進步,同時中國工業總產值近十年每年份額以超過1%的比例在快速增加。
裝備制造業能取得如此驕人成績,一方面得益于技術研發的投入;另一方面,優秀民族企業以實際行動展現了對“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高度支持和責任擔當。以航空產業鏈為例,2018年6月2日,海航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在上海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合作協議內容,海航集團計劃未來逐步引進并運營100架ARJ21新支線客機、200架C919大型客機,助推國產飛機實現規模化、市場化運營,在國內外進行商業化運營的同時,探索打造國產飛機服務保障體系。第三方面,除了內需激活市場外,國家產業政策也是刺激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的保障,以2016年(“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更有代表性)為例,我國密集出臺相關政策支持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如下圖所示:

根(gen)據《“十三五”國家(jia)戰略性新興(xing)產業發展規劃》,高(gao)端裝備制造業主(zhu)要分為五大領(ling)域。如下(xia)圖(tu)所(suo)示:

1軌(gui)道交通裝備產業
總體來說,我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在主要產品領域取得了突破,基本滿足了我國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需要,部分產品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存在的瓶頸同樣明顯,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產業研發能力不強;
2)產品技術標準體系有待完善;
3)產業配套能力薄弱;
4)國際化能力有待提高;
5)管理體系不健全。

歷經多(duo)年的(de)發(fa)(fa)展,我(wo)國(guo)軌道交通裝備(bei)(bei)制造產業已(yi)(yi)(yi)進入自(zi)(zi)主研發(fa)(fa)、設備(bei)(bei)先(xian)進、配套(tao)完整、規(gui)模經營的(de)發(fa)(fa)展階段,擁有集研發(fa)(fa)、設計、制造、試驗和服務于一體(ti)的(de)完備(bei)(bei)制造體(ti)系(xi)。在(zai)(zai)政策和市場的(de)雙重驅動下,我(wo)國(guo)軌道交通裝備(bei)(bei)行(xing)業發(fa)(fa)展迅猛(meng),市場空間(jian)日益壯大(da)。其中(zhong)以高鐵(tie)(tie)為代表,通過借鑒國(guo)外先(xian)進經驗與(yu)堅持自(zi)(zi)主研發(fa)(fa)的(de)道路(lu),我(wo)國(guo)高鐵(tie)(tie)技術已(yi)(yi)(yi)十分成熟,2016年6月,中(zhong)國(guo)標(biao)準動車組“復(fu)興號”的(de)成功研制和投入使用意(yi)味著我(wo)國(guo)在(zai)(zai)高速動車組領(ling)域已(yi)(yi)(yi)具有完全(quan)自(zi)(zi)主知識產權。截至2016年底,我(wo)國(guo)在(zai)(zai)運(yun)高鐵(tie)(tie)里程已(yi)(yi)(yi)達2.2萬多(duo)公里,占全(quan)球(qiu)65%左(zuo)右(you),同時(shi),我(wo)國(guo)在(zai)(zai)軌道交通裝備(bei)(bei)領(ling)域已(yi)(yi)(yi)簽訂、建設及完成了一批國(guo)際合作項目,涉及眾多(duo)沿(yan)線國(guo)家和地區,擁有著廣闊(kuo)的(de)海外市場。
“十三五”期間,我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將得到快速發展,預計將保持10%左右的增長速度,到2022年其年銷售產值將達到1.2萬億元以上,發展空間巨大。
2智能制造裝備產業
機械裝備的智能化是一個工業發達國家的重要標志,包含先進的制造技術以及先進的核心技術,是先進制造技術、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在裝備產品上的集成和融合。是國家產業發展的原始動力。近年來,我國智能制造裝備行業增長勢頭迅猛,初步形成一定的規模。2009年,智能制造裝備行業銷售產值約為3600億元,2015年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銷售收入超過1萬億元。從2013年開始,中國逐步成為世界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未來需求將保持快速增長。隨著制造業智能化的升級改造,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呈現較快的增長,2017年市場規模突破1.5萬億。

行業發展趨勢:
1、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系統: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建立集計算、通信與控制于一體的信息物理系統(CPS)頂層設計和智能制造系統,推進傳統制造業智能化改造。
2、推動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邁上新臺階:構建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全面突破高精度減速器、高性能控制器、精密測量等關鍵技術與核心零部件,重點發展高精度、高可靠性中高端工業機器人。
3、打造(zao)增(zeng)材(cai)制(zhi)造(zao)產業鏈(lian):突(tu)破鈦合(he)(he)金(jin)、高(gao)強合(he)(he)金(jin)鋼、耐高(gao)溫高(gao)強度工程塑料等(deng)增(zeng)材(cai)制(zhi)造(zao)專用(yong)材(cai)料。在航空航天、醫療器械、交通設(she)備、個性化制(zhi)造(zao)等(deng)領域大(da)力推動增(zeng)材(cai)制(zhi)造(zao)技術應用(yong),加快(kuai)發展增(zeng)材(cai)制(zhi)造(zao)服(fu)務(wu)業。
3航(hang)空產業(ye)
航空產業主要包括航空器制造、航空器運營兩大主要子行業。其中航空制造業主要包括飛機制造、直升機制造、發動機制造等細分領域(可參考文章提到的航空產業架構圖)基于我國軍費的穩定增長以及對航空武裝力量的需求旺盛的現狀,我國軍用航空市場仍有巨大發展空間,軍用飛機發動機未來近20年的市場需求約0.8萬億元。相比之下,受益于強勁的經濟增長與客流增長,民用飛機市場更龐大,我國民航運輸業近年來大部分時間里一直保持著10%以上的速度增長,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航空運輸市場。根據波音公司2015年的預測,未來20年中國將需要6330架新飛機,總價值達9500億美元,民用航空發動機未來近20年的市場需求可達1.5萬億元。
以軍機為例進行行業梳理
——上游:自主研發能力不斷提升,各研究所分工明確
代表國產航空工業最高水準的4個“20”

資金(jin)技術密集、進(jin)(jin)出壁(bi)壘高(gao)。上游飛機(ji)(ji)(ji)(ji)設(she)計研(yan)(yan)(yan)(yan)發(fa)(fa)(fa)是航(hang)空(kong)產業鏈的(de)(de)核心部(bu)分,投(tou)入大(da)、產品研(yan)(yan)(yan)(yan)發(fa)(fa)(fa)周期長,屬于(yu)資金(jin)、技術密集型(xing)行業。民營公司很難進(jin)(jin)入,競爭程度(du)較低(di),研(yan)(yan)(yan)(yan)發(fa)(fa)(fa)機(ji)(ji)(ji)(ji)構主要集中(zhong)在中(zhong)國(guo)(guo)航(hang)空(kong)工業集團下屬研(yan)(yan)(yan)(yan)究所。自主研(yan)(yan)(yan)(yan)發(fa)(fa)(fa)能(neng)(neng)力(li)不斷提(ti)升(sheng)。經過60多年發(fa)(fa)(fa)展,我(wo)(wo)國(guo)(guo)已(yi)經建立完整(zheng)的(de)(de)航(hang)空(kong)工業研(yan)(yan)(yan)(yan)制生產體系,研(yan)(yan)(yan)(yan)發(fa)(fa)(fa)出了(le)以4個(ge)“20”為(wei)代表的(de)(de)世(shi)界級先進(jin)(jin)軍用飛機(ji)(ji)(ji)(ji)。殲(jian)-20、殲(jian)31的(de)(de)列(lie)裝,使我(wo)(wo)國(guo)(guo)成為(wei)世(shi)界上唯一能(neng)(neng)同時研(yan)(yan)(yan)(yan)制兩款四代機(ji)(ji)(ji)(ji)型(xing)號的(de)(de)國(guo)(guo)家。運20的(de)(de)列(lie)裝,使我(wo)(wo)國(guo)(guo)成為(wei)第4個(ge)自主研(yan)(yan)(yan)(yan)制大(da)型(xing)運輸機(ji)(ji)(ji)(ji)的(de)(de)國(guo)(guo)家。正(zheng)在研(yan)(yan)(yan)(yan)發(fa)(fa)(fa)的(de)(de)直20,將(jiang)一舉(ju)解(jie)決我(wo)(wo)國(guo)(guo)10噸級通(tong)用直升(sheng)機(ji)(ji)(ji)(ji)缺乏困境。可能(neng)(neng)研(yan)(yan)(yan)(yan)發(fa)(fa)(fa)轟(hong)20,使我(wo)(wo)國(guo)(guo)戰略轟(hong)炸能(neng)(neng)力(li)大(da)幅提(ti)升(sheng)。
軍機(ji)設計研(yan)(yan)發(fa)(fa)機(ji)構高度集中(zhong)、各有所(suo)(suo)長。軍機(ji)類型眾多,中(zhong)航集團(tuan)針對不同機(ji)型,劃分(fen)了(le)若干總體研(yan)(yan)究(jiu)所(suo)(suo)和(he)關鍵技術(shu)研(yan)(yan)究(jiu)所(suo)(suo),對軍用飛(fei)機(ji)進行(xing)重點研(yan)(yan)發(fa)(fa)。其中(zhong)601所(suo)(suo)、611所(suo)(suo)、650所(suo)(suo)和(he)602所(suo)(suo)等(deng)主要(yao)研(yan)(yan)發(fa)(fa)飛(fei)機(ji)整機(ji),如殲10、殲20等(deng)戰(zhan)斗機(ji)及教練機(ji)、直升機(ji)等(deng)。

資料來源:中國航(hang)空工業(ye)集(ji)團,Wind
——中游:材料→部件→總裝,航空產業鏈核心
材料:需求旺盛,未來發展空間大(此處不再細說)
1、鈦:航空航天用量大,四代機占比明顯提升
2、高溫合金:發動機主要材料,未來需求超2萬噸
3、碳纖維:航空應用廣泛,日美占主導
中游的飛機制造又可以分為航空材料制造、航空部件制造和總裝集成制造三個子產業鏈。其中,子產業鏈中的上游航空材料供應商分別為機體、發動機和機載系統提供材料,主要材料包括鈦合金、高溫合金等。航空航天材料領域呈現高行業壁壘的特點,在技術能力、渠道資源、人才與團隊、資質與認證等方面對企業要求較高,從而有效阻礙了新進入者,對業內既有企業形成保護,使業內普遍享有較高毛利。中游為航空部件制造,包括機體、發動機和機載系統。主要為整機廠提供零部件、機電系統、航電系統等。航空部件具備“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點,以航空電子系統為例,在軍機上航空電子系統產品總價值占比可達40%左右。下游整機總裝集成商包括西飛、沈飛、成飛、哈飛、昌飛等。整機總裝行業同樣集中度較高,每類軍機都以1~2公司生產為主。

資料來源:中國(guo)航空(kong)工業集(ji)團,航空(kong)制(zhi)造網(wang)
——下游:航空業重要組成,中國市場規模超20億元航空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動機維修占比40%。航空維修是指對飛機及其上的技術裝備進行維護和修理,是飛機使用的前提和必要條件,也是航空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航空器維修分為四部分:
1、機體大修加改裝:對機身、機翼、尾翼、起落架等機體部件的維修,按特定要求對飛機的結構、客艙、系統進行改造升級;
2、發動機維修:對發動機的維修;
3、航線維護:飛機執行任務前、過站短停時對飛機總體情況進行的例行檢查和維護;
4、部件附件維修:對機載電子和機械設備等部附件的維修。其中,發動機維修約占比最大,約為40%,其余三部分各占20%左右。
4海洋工程裝備產業
海工裝備制造業是為水上交通、海洋資源開發及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綜合性和戰略性產業,是國家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的基礎和重要支撐。
5衛星及應用產業
航天衛星及相關產業是反映國家綜合科技實力的重要高技術產業,對一國工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可為民用信息、國際安全、戰略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等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預計到2020年,基本建成主體功能完備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滿足我國各領域主要業務需求,基本實現空間信息應用自主保障,形成較為完善的衛星及應用產業鏈。
結語
高端(duan)裝備制造(zao)(zao)業(ye)(ye)(ye)(ye)是(shi)(shi)以(yi)高新技術為引領(ling),處于價值鏈(lian)高端(duan)和產業(ye)(ye)(ye)(ye)鏈(lian)核心環節,決(jue)定(ding)著整個產業(ye)(ye)(ye)(ye)鏈(lian)綜合競爭(zheng)力(li)的(de)戰(zhan)略性新興產業(ye)(ye)(ye)(ye),是(shi)(shi)制造(zao)(zao)業(ye)(ye)(ye)(ye)上(shang)的(de)皇冠,是(shi)(shi)現代產業(ye)(ye)(ye)(ye)體系的(de)脊(ji)梁,是(shi)(shi)推動工業(ye)(ye)(ye)(ye)轉(zhuan)型升級的(de)引擎。大力(li)培(pei)育和發展高端(duan)裝備制造(zao)(zao)業(ye)(ye)(ye)(ye),是(shi)(shi)提升我國產業(ye)(ye)(ye)(ye)核心競爭(zheng)力(li)的(de)必(bi)然要(yao)求,是(shi)(shi)搶占(zhan)未(wei)來經濟(ji)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de)戰(zhan)略選(xuan)擇,對于加快轉(zhuan)變(bian)經濟(ji)發展方式、實現由制造(zao)(zao)業(ye)(ye)(ye)(ye)大國向強國轉(zhuan)變(bian)具(ju)有重要(yao)戰(zhan)略意義(yi)。


手機資訊
官方微信







豫公(gong)網安備41019702003604號(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