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shu)據顯(xian)示,今年(nian)上半年(nian),全(quan)國規模(mo)以上工業企業利(li)潤同(tong)比(bi)(bi)增(zeng)(zeng)長17.2%,增(zeng)(zeng)速比(bi)(bi)1-5月(yue)(yue)份加快(kuai)0.7個百分點(dian)。其中,6月(yue)(yue)份利(li)潤增(zeng)(zeng)長20%,增(zeng)(zeng)速比(bi)(bi)5月(yue)(yue)份回(hui)落(luo)1.1個百分點(dian)。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表示,最新數據反映出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一是成本繼續下降。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和費用為92.57元,同比下降0.4元;其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42元,同比下降0.37元。二是杠桿率繼續降低。6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6%,同比降低0.4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9.6%,同比降低1.2個百分點,國有企業去杠桿成效更為明顯。
數據顯示,上半年,新增利潤較多的行業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利潤增長3.1倍;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1倍;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44.1%;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29.4%;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7.4%。這五個行業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為67%。
何平表示,盡管6月份工業生產增速比5月份有所回落,但價格上漲對利潤增長形成明顯支撐。6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4.7%,漲幅比5月份擴大0.6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5.1%,漲幅比5月份擴大0.8個百分點。據測算,6月份價格變動對利潤增長的拉動比5月份多0.3個百分點。
申萬宏源分析師孟祥娟表示,整體來看,6月工業利潤增速仍存較強的價格因素支撐,隨著下半年PPI同比逐步回落,價格因素將大概率弱化。需求方面,地產和汽車弱勢難改,主要關注基建或出現短期企穩對相關產業鏈的刺激,但在地方政府去杠桿大背景下,2018年基建仍難改繼續下滑的趨勢,主要表現為低位反彈。
中(zhong)信(xin)建(jian)投(tou)分析(xi)師(shi)黃文濤認(ren)為,考慮到下半年通脹壓力有限,疊加(jia)高基數影(ying)響,年內(nei)利(li)潤(run)增速(su)仍(reng)有下行壓力,但更重要的(de)(de)是關(guan)注邊際變(bian)化。一是中(zhong)美貿(mao)易(yi)戰對部分行業(ye)(ye)(ye)利(li)潤(run)的(de)(de)負(fu)面沖擊,總的(de)(de)來看(kan),貿(mao)易(yi)戰對通用設(she)備制(zhi)造業(ye)(ye)(ye)、計(ji)算機、通信(xin)和(he)其他(ta)電子設(she)備制(zhi)造業(ye)(ye)(ye)、儀(yi)器儀(yi)表制(zhi)造業(ye)(ye)(ye)的(de)(de)沖擊相對較強;二是下半年國內(nei)政(zheng)策(ce)變(bian)化對企業(ye)(ye)(ye)利(li)潤(run)的(de)(de)支撐效果或(huo)將(jiang)顯現,特別是減(jian)稅(shui)降費、信(xin)貸鼓勵、融資擔(dan)保、支持中(zhong)小企業(ye)(ye)(ye)發展、加(jia)快國企改革步伐等(deng)政(zheng)策(ce)的(de)(de)作用不(bu)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