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硼是一種重要的無機化工原料,具有耐高溫、導熱性好、化學穩定等優良性能,被廣泛應用于陶瓷、金屬加工、磨料、涂(tu)料(liao)等領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de)(de)氮(dan)化(hua)(hua)(hua)硼生產(chan)國和消費國,在氮(dan)化(hua)(hua)(hua)硼行(xing)(xing)業已具有完整的(de)(de)產(chan)業鏈和較強(qiang)的(de)(de)產(chan)能(neng),整個行(xing)(xing)業形成了由上(shang)游(you)礦石開(kai)采(cai)、中游(you)氮(dan)化(hua)(hua)(hua)硼生產(chan)、下游(you)應用加工(gong)的(de)(de)產(chan)業鏈格局。我國氮(dan)化(hua)(hua)(hua)硼行(xing)(xing)業集中度較高,在全國氮(dan)化(hua)(hua)(hua)硼企業中,河(he)南、山東(dong)、遼寧三(san)省的(de)(de)企業約(yue)占三(san)分之二(er)。其中不乏氮(dan)硼科技、青州(zhou)方舟新(xin)材(cai)料(liao)、遼濱化(hua)(hua)(hua)工(gong)等行(xing)(xing)業領先供應商(shang)。
河南——領跑超硬材料
河南省在立方氮化硼材料的生產和研發方面有著豐富的歷史。1966年,中國第一顆立方氮化硼在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簡稱鄭州三磨所)研制成功;1988年,河南富耐克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成功合成了中國第一顆高品級立方氮化硼磨料;從2000年開始,我國立方氮化硼超硬材料產量位居世界第一,成為立方氮化硼制造大國。
目前,立方氮化硼的供應呈現集聚狀態。河南省立方氮化硼產量約占全國的95%,約占全球總產量的75%。主要生產企業有大型國企、股份公司和民營企業等多種類別,包括黃河旋風、富耐克、氮硼科技、四方達、鄭州博特等企業。
完善的基礎設施
河南是我國超硬材料產業的主要發源地和行業中心。河南省擁有國內唯一的國家級超硬材料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河南超硬材料產業基地”,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建設的“超硬材料區域特色國家高技術產業鏈”基地,聚集了多家從事超硬材料研究和生產的頂尖企業和研究機構。
豐富的創新資源
鄭州三磨所、第二砂輪廠均成立較早,在六面頂壓機合成裝備和超硬材料高壓高溫合成技術方面居于國際領先水平,在國內具有重要的創新引領作用。一系列的國家級研究院所和企業研發中心,為立方氮化硼的技術改進和新產品的開發提供有力支撐。此外,河南省擁有鄭州大學、河南工業大學、中原工學院等高校,這些高校為立方氮化硼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專業高技術人才。
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2022年河南省政府發布的《河南省加快材料產業優勢再造換道領跑行動計劃(2022-2025年)》中,明確將超硬材料納入重點發展的先進材料范疇。為加快創新成果應用推廣,河南省政府采取多項獎勵措施:對符合國家《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的氮化硼制品,給予一定獎勵;在河南省內開展成果轉化的新材料產業化項目,也給予一定的資助。政府給予的政策性支持和輔助,為河南省立方氮化硼產業的特色化、規模化、多元化、集聚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完整的產業鏈條
河南省立方氮化硼產業以鄭州和許昌為中心,形成了包括技術研發、裝備制造、材料合成以及立方氮化硼制品生產的較為集中和相對完善的產業鏈條,為立方氮化硼的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山東——悠久的陶瓷文化
山東是工業陶瓷大省,陶瓷生產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尤其是北方瓷都——淄博,陶瓷文化源遠流長,因此積累了豐富的制陶經驗和技術。深厚的陶瓷文化與制陶基礎無疑為氮化硼等先進陶瓷的發展打下了深厚基礎。山東氮化硼企業主要分布在濰坊和淄博兩個城市,部分重點企業如下:
技術的積累與傳承
作為一種新型的高性能材料,氮化硼的制備和加工技術可以借鑒傳統陶瓷的許多工藝和方法。傳統陶瓷制造過程中對材料的選擇、配比、燒制溫度和工藝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積累,可以為氮化硼產業提供重要參考。
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
山東省擁有齊全的制造業部門,包括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和壓延加工業等。這些部門對氮化硼的生產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制造業的多樣化和高端化發展,為氮化硼材料提供了廣泛的應用場景,產業集群效應明顯。此外,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良好的基礎設施也為氮化硼的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山(shan)東(dong)省第三代半導(dao)體產業(ye)(ye)(ye)發(fa)展“十四五(wu)”規劃》中提(ti)出了(le)優化(hua)(hua)產業(ye)(ye)(ye)布局(ju)、龍頭帶動、技術(shu)驅動、應用導(dao)向(xiang)等原(yuan)則,支(zhi)持(chi)(chi)包括氮(dan)化(hua)(hua)硼在(zai)內的(de)(de)新(xin)(xin)(xin)材(cai)料的(de)(de)研發(fa)和(he)產業(ye)(ye)(ye)化(hua)(hua)。在(zai)《山(shan)東(dong)省新(xin)(xin)(xin)材(cai)料產業(ye)(ye)(ye)發(fa)展專(zhuan)項(xiang)規劃(2018-2022)》中,也明(ming)確了(le)對(dui)新(xin)(xin)(xin)材(cai)料產業(ye)(ye)(ye)的(de)(de)支(zhi)持(chi)(chi),包括加(jia)大政策(ce)創(chuang)新(xin)(xin)(xin)支(zhi)持(chi)(chi)力度、加(jia)快重點(dian)領域新(xin)(xin)(xin)材(cai)料推廣應用、推進新(xin)(xin)(xin)材(cai)料軍民(min)融合發(fa)展、深(shen)化(hua)(hua)新(xin)(xin)(xin)材(cai)料對(dui)外(wai)交流合作等。這些(xie)政策(ce)措施為山(shan)東(dong)省氮(dan)化(hua)(hua)硼產業(ye)(ye)(ye)的(de)(de)發(fa)展提(ti)供了(le)全方位的(de)(de)支(zhi)持(chi)(chi),促進了(le)該(gai)產業(ye)(ye)(ye)的(de)(de)技術(shu)創(chuang)新(xin)(xin)(xin)和(he)市場應用。
遼寧——豐富的硼礦資源
在氮化硼產業鏈上游,其原料主要有兩種:一為化工企業生產的氨氣,二為硼礦。我國硼礦資源儲量位居全球第四,硼礦資源總量6566.71萬噸,其中遼寧、青海、西藏三省約5807.54萬噸。雖然我國的硼儲量位居世界第四,但是硼的開采難度大。可開采的硼礦床主要是遼寧的翁泉溝和后仙峪硼礦床,而位于青藏高原的鹽湖鹵水硼礦,因高寒缺氧的地理環境導致硼礦資源開采程度低。因此,遼寧省是我國硼礦資源的主要產地。
目(mu)前遼(liao)寧省的氮(dan)化(hua)硼企業主要(yao)分(fen)布在(zai)丹東和營口兩(liang)市(shi)。部分(fen)企業如下:
穩定的原材料供應
豐富的硼礦資源為遼寧省氮化硼企業提供了充足且穩定的原材料供應,降低了原材料外部采購的供應風險。
完整的產業鏈
遼寧省的硼礦資源不僅豐富,而且分布較為集中,主要分布在有“中國硼都”之稱的丹東,這為氮化硼企業在當地及周圍建立生產基地提供了便利,有助于形成從礦石開采到氮化硼生產的產業鏈。
成本優勢
由于原材料的就地取材,氮化硼企業可以減少運輸成本和中間環節的費用,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政策支持
遼寧省政府積極推動硼礦資源的勘查和綜合利用,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硼礦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這些政策措施也有助于氮化硼企業獲得更多的資源和資金支持。
參考來源:
張旺(wang)璽等,基(ji)于河南省超硬材(cai)料(liao)產業現狀對產教融合和校(xiao)企合作(zuo)的(de)分(fen)析;
劉(liu)延亭等,硼礦床的成因(yin)類型、分布、應用及找礦遠景;
王開宇等,淄博市首家!山(shan)東(dong)省先進陶(tao)瓷創新創業(ye)共同體成立;
施春輝等,我國硼酸生產現(xian)狀(zhuang)及發展建議;
陳海需等,河南(nan)省(sheng)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集群(qun)發(fa)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