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guo)家統計局(ju)消息(xi),中國(guo)制造業8月PMI為50.1%,低于(yu)上月0.3個百分點,略(lve)高于(yu)臨界點,為2020年3月以來最低。該指(zhi)數連續5個(ge)月下降接近(jin)枯榮線。
采購(gou)經(jing)理指(zhi)數(PMI),是通(tong)過對企業(ye)采購(gou)經(jing)理的(de)(de)月度調查(cha)結(jie)果統計匯總、編制而(er)成的(de)(de)指(zhi)數,它涵蓋了企業(ye)采購(gou)、生產、流通(tong)等(deng)各個環節,包括制造業(ye)和非制造業(ye)領(ling)域,是國際(ji)上通(tong)用的(de)(de)監測宏觀經(jing)濟走勢的(de)(de)先行性(xing)指(zhi)數之一,具(ju)有較強的(de)(de)預(yu)(yu)測、預(yu)(yu)警(jing)作用。
企業普遍表示,新冠病例數量回升,加上疫情防控措施趨嚴,對制造業生產造成沖擊,也進一步壓制了需求,并且加劇了投入產品供應難度。
非制造業8月商(shang)務(wu)活動指數為47.5%,低于上月5.8個百分點,降(jiang)至枯榮臨界點以(yi)下(xia),景氣度明(ming)顯回(hui)落。
國外需求繼續收縮,新(xin)出口(kou)訂單指數(shu)較上月下降1個百分點至46.7%,連續4個月運行在50%枯榮(rong)線以(yi)下。
主(zhu)因(yin)應(ying)仍是匯率、運價、原材料漲價三重壓力(li),以及美(mei)歐經濟(ji)修復放緩。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特約分析(xi)(xi)師張立群分析(xi)(xi),8月份(fen)PMI指數繼續(xu)下(xia)降,但仍保(bao)(bao)持在榮枯(ku)線(xian)以上,總體看經濟(ji)繼續(xu)保(bao)(bao)持恢復態(tai)勢(shi),但勢(shi)頭進一步趨弱。
8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48.9%,比上月回落3.5個百分點,表明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較上月明顯放緩。
中美運費上升500%,運費貴過商品
目前,海運集裝箱從我國港口啟運的情況下,運費出現了大規模的提升。一個40英尺貨柜運輸到美國,運費達到20000美元已經不稀奇了。
這樣高昂的運費,和(he)去年相(xiang)比出(chu)現了足(zu)足(zu)500%的上升。事實上,不僅中美之間的運費出現了大規模的提升,中國和歐洲之間的運費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升,40英尺貨柜的運價也早已超過一萬美元。
據澎(peng)湃新(xin)(xin)聞8月17日最(zui)新(xin)(xin)報道,美國進(jin)口的(de)中國家具單柜價(jia)值(zhi)基本與海(hai)運(yun)費相當(dang),有的(de)甚至比海(hai)運(yun)費更(geng)貴10%。
高(gao)昂的(de)運費(fei)迫使一部分進(jin)口商(shang)望而卻步(bu),遲遲不敢下單。
根據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的通告,現在全球貿易中“缺箱”的情況非常嚴重。尤其是中國到北美的國際航線,40英尺的集裝箱極其緊缺。
“部分外貿企業反映,由于集裝箱(xiang)短缺(que),貨物出口不確定性因素增加,貨物已積壓數月,資金壓力很大。另有企業反映由于貨(huo)運周期(qi)長(chang),已不敢接受(shou)訂單。”商務部國(guo)際貿易經(jing)濟合作研(yan)究(jiu)院副研(yan)究(jiu)員田原表示。
此外,有相關人士指出,新冠疫情給全球貿易帶來了巨大沖擊,以及港口設備老舊、人員短缺致效率低下;中國沿海的臺風、北美的山火和颶風等惡劣天氣也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