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經濟“一季報”近日相繼出爐,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chang)勢頭強勁,包括(kuo)上海、安徽、陜西在內的多地(di)(di)實現兩位(wei)數同比增長(chang),與此同時,一(yi)批重大項目正在加速(su)落地(di)(di)。記(ji)者注(zhu)意到(dao),多地(di)(di)正在加緊謀(mou)劃(hua)戰略性新(xin)興產業新(xin)一(yi)輪發展(zhan)目標與具體路徑,推動相(xiang)關產業集(ji)聚發展(zhan),加大信貸、保險、產業引(yin)導基金(jin)等中長(chang)期資金(jin)支持,進一(yi)步推動社(she)會資本(ben)投入,力(li)促相(xiang)關產業開(kai)啟新(xin)一(yi)輪快(kuai)速(su)增長(chang)。
戰略性新興產業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多地近期公布的“一季報”可以印證其強勢增長的態勢。陜西一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21.3%,兩年平均增長11.4%,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力持續增強。上海一季度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3370.8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4.3%,兩年平均增長13.8%,其中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高端裝備產值同比分別增長4.2倍、55%、46%。安徽一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52.2%,對工業增長貢獻達53.4%。
與此同時,相關重大項目投資也在緊鑼密鼓地展開。無錫日前發布2021年重大產業項目投資計劃,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90個,總投資增長16.9%。河南力爭全年完成重大項目投資2萬億元,其中將加快推進紫光智慧計算終端全球總部、比亞迪新能源汽車、上汽大數據中心等項目建設,快速提升新興產業規模。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一季度以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速增長,顯示出多方應對疫情采取更加積極的宏觀政策,引導整體投資積極向好、不斷擴大有效投資的態勢。同時,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地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推動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舉措,也將在各地的重大項目建設中得以體現。
面向“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一步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著眼于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培育先導性和支柱性產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化、集群化、生態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7%。
在此背景下,多方正密集謀劃具體目標和發展路徑。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日前印發《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方案》,提出到2022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地方上,深圳提出未來五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過1.5萬億元;東莞日前印發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從加強統籌推進、提升創新能力、優化空間供給、支持企業培育、優化營商環境等五大方面20條具體措施,旨在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規劃建設。
從相關政策布局上看,強化統籌布局、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成為重要的發力點。安徽“十四五”期間將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工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等十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等五個世界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山西正加緊編制相關規劃,加快發展大數據、半導體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針對(dui)(dui)戰略(lve)性新(xin)(xin)興(xing)產(chan)業(ye)(ye)(ye)發(fa)展周(zhou)期(qi)長(chang)、技(ji)術性強、需要大(da)量資金(jin)投入作為支(zhi)撐(cheng)的(de)特征,中央和(he)地方(fang)也集中發(fa)力加(jia)大(da)資金(jin)支(zhi)持。4月25日(ri),銀保(bao)監(jian)會發(fa)布《關(guan)于2021年(nian)進一(yi)步推動(dong)(dong)小微(wei)企業(ye)(ye)(ye)金(jin)融服務高(gao)質量發(fa)展的(de)通知(zhi)》,明(ming)確繼續加(jia)大(da)小微(wei)企業(ye)(ye)(ye)首貸(dai)(dai)、續貸(dai)(dai)、信(xin)用(yong)貸(dai)(dai)款投放力度,重點增加(jia)對(dui)(dui)先進制造業(ye)(ye)(ye)、戰略(lve)性新(xin)(xin)興(xing)產(chan)業(ye)(ye)(ye)和(he)產(chan)業(ye)(ye)(ye)鏈供應(ying)鏈自主(zhu)可控的(de)中長(chang)期(qi)信(xin)貸(dai)(dai)支(zhi)持。4月8日(ri),安徽銀保(bao)監(jian)局明(ming)確健全(quan)科(ke)技(ji)型企業(ye)(ye)(ye)保(bao)障服務體系、推進科(ke)技(ji)成果轉(zhuan)移轉(zhuan)化(hua)等十項舉措,全(quan)面助推科(ke)技(ji)創新(xin)(xin)和(he)戰略(lve)性新(xin)(xin)興(xing)產(chan)業(ye)(ye)(ye)加(jia)快(kuai)發(fa)展。山東財政廳日(ri)前數(shu)據顯示,省新(xin)(xin)舊(jiu)動(dong)(dong)能轉(zhuan)換基(ji)金(jin)近年(nian)來共投資智能制造裝備、生物醫藥等六(liu)個產(chan)業(ye)(ye)(ye)集群(qun),基(ji)金(jin)投資12.4億(yi)元,帶動(dong)(dong)社會資本(ben)60.7億(yi)元。
業(ye)(ye)內人士指出(chu),當(dang)前我國戰略性(xing)新興產業(ye)(ye)區域同質化布(bu)局較為嚴重(zhong),導致資(zi)源分散、重(zhong)復建(jian)設(she)等問題突出(chu)。劉向(xiang)東表示,地方發(fa)展戰略性(xing)新興產業(ye)(ye)需(xu)要與地區比(bi)較優(you)勢(shi)緊密(mi)結合,圍繞優(you)勢(shi)產業(ye)(ye)鏈(lian)供(gong)(gong)應(ying)(ying)鏈(lian)實施鍛長板(ban)、補(bu)短板(ban),吸引關(guan)鍵要素集(ji)聚,融入(ru)區域產業(ye)(ye)鏈(lian)供(gong)(gong)應(ying)(ying)鏈(lian)網絡。同時,更加突出(chu)市場主(zhu)導和市場選擇作用,加快(kuai)清(qing)退(tui)僵(jiang)尸(shi)企業(ye)(ye)及(ji)“爛尾(wei)工程”,破(po)解各地針(zhen)對熱(re)點行業(ye)(ye)領域“一哄而上”、低水平重(zhong)復建(jian)設(she)、低效投資(zi)等問題。


手機資訊
官方微信







豫公網安備4101970200360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