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正在密集布局裝備制造業新一輪發(fa)展(zhan)。《經濟(ji)參考報》記者(zhe)獲悉,近期包括山(shan)西、廣東、西安在內(nei)的多地(di)正(zheng)密(mi)集(ji)出臺裝(zhuang)(zhuang)備制(zhi)(zhi)造業(ye)(ye)產(chan)(chan)(chan)業(ye)(ye)發(fa)展(zhan)計劃,其中瞄準(zhun)短板,加快(kuai)培育(yu)高檔數控機床、工業(ye)(ye)機器(qi)人、節能環(huan)保(bao)裝(zhuang)(zhuang)備、增材制(zhi)(zhi)造(3D打印)等“高精(jing)尖”裝(zhuang)(zhuang)備產(chan)(chan)(chan)業(ye)(ye)成為重(zhong)點;同時龍頭(tou)骨干企業(ye)(ye)將獲政策(ce)力挺,萬億級裝(zhuang)(zhuang)備制(zhi)(zhi)造產(chan)(chan)(chan)業(ye)(ye)集(ji)群有望加速崛起。
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政策規劃處處長左世全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當前我國裝備工業產業發展質量有待提高。一方面,新興產業規模小。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等新興裝備產業企業規模小且分散,由于缺乏關鍵技術,高端產業低端化隱憂尚存,行業整體競爭力較弱。另一方面,目前裝備工業仍集中在傳統領域,大部分產品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高,附加值低,高檔數控機床、高端專用生產設備等還較大程度依賴進口。
針對發展中的“卡脖子”環節,不少地方已經對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發展高端裝備等做出重要部署,“高精尖”裝備制造業成為重要發力點。山西省近日發布的《山西省裝備制造業發展2019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在裝備制造業重點推動20個轉型升級項目建設,培育5戶以上裝備制造行業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引導相關企業向現代裝備制造業基地集聚。西安市提出,以培育新興產業為核心,打造萬億級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廣東省將推進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計劃推進230個投資額超1億元項目新開工。
整體而言,圍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我國產業鏈發展水平正在快速提升。記者從工信部獲悉,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7.8%和7.3%,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16.9%。4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增長11.2%。
業內認為,總體上我國裝備工業發展機遇大于挑戰,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裝備工業將加速融合,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智能網聯汽車以及無人機等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培育中不斷發展壯大。
左(zuo)世全表示,下一(yi)步(bu),“重大(da)裝備短板工(gong)程(cheng)”的扎實推進將(jiang)加快國產(chan)化替代,一(yi)批重大(da)裝備得到工(gong)程(cheng)化、產(chan)業化應用,自(zi)主(zhu)設(she)計(ji)水平和系統集成能(neng)力、核心部(bu)件研制技術水平逐步(bu)提(ti)升(sheng),產(chan)業創新能(neng)力和競爭能(neng)力不(bu)斷(duan)增強(qiang)。


手機資訊
官方微信







豫公網安備4101970200360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