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中國決定設立科創板并(bing)試(shi)點注冊制(zhi),引發(fa)市場(chang)廣泛關(guan)注。此(ci)間分析人士認為,此(ci)舉是中國資本市場(chang)深化(hua)改革的重要舉措,有(you)望打造(zao)真正的中國版納斯達克,促進中國經濟轉(zhuan)型升(sheng)級。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jin)平5日(ri)在(zai)出(chu)席首(shou)屆中國國際(ji)進口博覽(lan)會開幕式(shi)并發(fa)表主旨演講時(shi)宣(xuan)布,將在(zai)上(shang)(shang)海證券交易所設(she)立(li)科創(chuang)板并試點注冊制,支(zhi)持上(shang)(shang)海國際(ji)金融中心(xin)和科技創(chuang)新中心(xin)建設(she),不斷完(wan)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
隨后,中國證監會發布公告稱,科創板旨在補齊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是資本市場的增量改革;并表態將堅決貫徹落實。
對此,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增量改革是中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重大突破。在科創板這塊新的實驗田上,將通過注冊制等重大改革試點,打造真正的中國版納斯達克,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
在董登新看來,科創板的設立極為必要,特別是考慮到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的作用。必須看到,盡管中國已經有創業板,但不同于納斯達克,創業板的IPO(首次公開發行)標準設計還是工業思維,強調資產規模、利潤規模。在這種工業版本的IPO標準下,能夠優先上市的還是一些傳統行業、大中型企業。對于中小型企業、新業態企業,仍然存在較大的障礙和阻力。
“許多中國的創新型企業,包括阿里、小米等,鑒于IPO審核標準、同股不同權等因素,在選擇上市地點時,更多選擇海外的資本市場,如納斯達克,導致許多真正發展迅速的創業企業無法留在A股,與國內投資者失之交臂。隨著未來科創板的設立,這種狀況有望被改變。”董登新說。
對此,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亦持類似意見。潘向東表示,科創板是對其他板塊的補充和完善,科創板的服務重點是尚未進入成熟期但具有成長潛力的創新型中小企業,這部分企業在資本市場不容易融資獲得資金。科創板的設立,有助于完善現有資本市場制度。
針對備受關注的注冊制試點,董登新認為,設立科創板與試點注冊制本質上是一致的。因為新設立的科創板作為新興產業的聚集地,具有很多不同于傳統產業的特點,比方說未盈利、同股不同權等。這必然要求對原有的IPO標準進行改革,建立適應新經濟公司標準的IPO制度。而這種適應新經濟公司標準的IPO制度,無疑就是呼吁多年的注冊制度。
對此,昆侖健康保險資管中心首席宏觀研究員張瑋亦表贊同。但張瑋提醒,注冊制的核心是讓市場來實現優勝劣汰。但如果注冊制給企業“上市端”放了綠燈,也必須“退市端”也要加大力度。長久以來,A股退市機制的“失靈”問題備受關注,體現為上市公司“只進不出”或“進多退少”。市場充斥大量劣質股,使得資金未能集中于優質上市公司。
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則表示,注冊制的試點有嚴格的標準和程序,在受理、審核、注冊、發行、交易等各個環節都會更加注重信息披露的真實全面,更加注重上市公司質量,更加注重激發市場活力,更加注重投資者權益保護。
董登新認為,試點(dian)注(zhu)(zhu)冊制(zhi)不僅會加快(kuai)中國上(shang)(shang)市(shi)(shi)制(zhi)度改革的(de)步伐(fa),也會為將來(lai)全面(mian)注(zhu)(zhu)冊制(zhi)積累(lei)經(jing)驗。隨(sui)著注(zhu)(zhu)冊制(zhi)的(de)扎實(shi)推進,預計未來(lai)會有(you)更(geng)多科技巨頭(tou)在國內資本市(shi)(shi)場上(shang)(shang)市(shi)(shi),同時(shi)更(geng)多的(de)概(gai)念炒作公司估值向(xiang)下回歸,從而形(xing)成有(you)上(shang)(shang)有(you)下、有(you)進有(you)出的(de)資本市(shi)(shi)場新氣象,推動中國股市(shi)(shi)健(jian)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