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jin)(jin)年7月份(fen),坊(fang)間(jian)就曾(ceng)傳(chuan)聞寶馬(ma)(ma)集團將(jiang)提高在華(hua)(hua)晨寶馬(ma)(ma)合資(zi)公司中(zhong)的持股比(bi)例。“謠(yao)言”傳(chuan)了幾個月后,終于有了實質消息。今(jin)(jin)天(10月11日)寶馬(ma)(ma)宣布:將(jiang)增(zeng)持華(hua)(hua)晨寶馬(ma)(ma)股份(fen),以36億歐元(yuan)代(dai)價收購華(hua)(hua)晨寶馬(ma)(ma)部分股權,寶馬(ma)(ma)將(jiang)持有華(hua)(hua)晨寶馬(ma)(ma)75%股份(fen)。
中國汽車行業股比放開首例
今年4月10日,我國宣布將在2018年放開汽車領域對外資的股比限制,七天后,國家發改委便宣布,汽車行業開放將分類別實行過渡期。在此背景下,今年7月中德兩國磋商時就曾透露,“寶馬公司在中國合資企業持股超過50%,這是一個新的‘第一例’”。
當時,就有德國媒體傳出消息,稱寶馬將增持華晨寶馬合資公司的股份到至少75%。消息一出,華晨中國的股價應聲大幅下跌。只不過,這一消息很快就遭寶馬華晨雙雙否認。但今天再回頭看,那被否認的“謠言”其實是預言。
祁玉民:倒逼中國品牌提高研發能力
同時,在今日寶馬集團中國戰略協議簽字儀式上,對于寶馬增持股權一事,祁玉民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該交易預計交割時間為2022年。
對(dui)于股(gu)比變更(geng),他說到(dao):“所有外(wai)資都有訴求。跟過(guo)去的(de)心態不(bu)一樣了。與其(qi)大家(jia)各自有各自的(de)心眼,不(bu)如(ru)(ru)趕快(kuai)大家(jia)靜下心來,把一流的(de)工廠和產品(pin)布(bu)局在中(zhong)國(guo)。與其(qi)等待不(bu)如(ru)(ru)主動布(bu)局,我們提前(qian)走了一步。走第一步的(de)都是被質疑、被批評的(de),歷史會(hui)對(dui)今天的(de)布(bu)局有個評判,2022年再看。”
同時,作為第一家變更股比的合資企業,祁玉民認為,股比變了之后,倒逼中國品牌不要躺在合資企業身上,要提高自己的研發能力、管理水平,讓自主品牌在中國站住腳,走向世界。
自主靠合資品牌躺著賺錢時代已經過去?
近幾年,華晨憑借著與寶馬的合資賺得可謂是盆滿缽滿。根據財報,華晨中國2017年全年收益53.05億元,同比增長3.5%,股東凈利潤則為43.76億元。而華晨寶馬2017年共盈利104.754億元人民幣,相比2016年(79.968億元)增長31%,華晨中國因此從華晨寶馬中獲利52.38億元。這意味著,華晨中國自身僅盈利6700萬元,而凈虧損額度則高達8.62億元。
▲華晨中(zhong)國(guo)停(ting)牌▲華晨中(zhong)國(guo)停(ting)牌
事(shi)實(shi)上,華(hua)晨(chen)旗(qi)下(xia)的產品,中(zhong)(zhong)華(hua)、華(hua)頌(song)、金杯三(san)個品牌(pai)可以說毫(hao)無(wu)競爭力,無(wu)論(lun)是(shi)知名度還是(shi)銷量都慘不(bu)忍睹(du),至于技(ji)術,更時沒有(you)什么拿得出(chu)手(shou)的東西。之前華(hua)晨(chen)中(zhong)(zhong)華(hua)V7上市(shi),能拿來(lai)宣傳的也僅有(you)寶馬那老掉牙(ya)的王(wang)子發動機,用的多年以前的技(ji)術。結果當然是(shi)銷量不(bu)佳了,上市(shi)數月,8月賣了1520輛,已經算是(shi)最好成績了。
全靠寶馬撐著的華晨,在寶馬增持股份之后,利潤將大幅下跌,自主車企靠合資品牌躺著賺錢的時代將要過去。
給合資中的自主品牌敲響了警鐘
寶馬集團增持華晨寶馬的股份,無疑是拉開了國內汽車產業放開對外資的股比限制的序幕。同時,也這對那些依靠合資品牌躺著賺錢的自主車企敲響了警鐘。如果只是靠合資品牌躺著賺錢,不思進取,不深耕技術,最終會被歷史所淘汰。股比限制政策放開后,缺乏核心技術、話語權薄弱的自主車企,將成為潮水退去后的“裸泳者”。
特別聲明:本文為網易自媒體平臺“網易號”作者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觀點。網易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