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布的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gou)經理指數(shu)(shu)(shu)(PMI)數(shu)(shu)(shu)據顯示,中國3月(yue)份制造業采購(gou)經理指數(shu)(shu)(shu)為(wei)51.0%,比2月(yue)下降0.6個百分(fen)點,滑至(zhi)近4個月(yue)來最低(di)點。然(ran)而,國家(jia)統(tong)計局發(fa)(fa)布的同期官(guan)方制造業采購(gou)經理指數(shu)(shu)(shu)為(wei)51.5%,升至(zhi)一季度(du)高點。實際上,此前兩(liang)組(zu)數(shu)(shu)(shu)據已多(duo)次出現背離,本(ben)次數(shu)(shu)(shu)據沖突又透露出哪些信號?作為(wei)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中國制造業的發(fa)(fa)展情(qing)況到底如何?
整體發展態勢向好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隨著3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升至一季度高點,國內制造業發展擴張提速。對此,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指數攀升背后的主要原因可歸結為春節過后企業生產需求擴張、外貿形勢總體向好、產業結構升級優化及企業采購力度加大。
此外,有分析機構指出,3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回升受小型企業帶動最為明顯,其采購經理指數在2月下跌明顯,3月則跳升至榮枯線以上,且為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博士張寧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這體現出當前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已獲得較大改善,企業主經營信心攀升。
同時,春節因素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大量中小企業在2月份停工停產導致了當月制造業相關數據欠佳。“3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的超預期回升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2月低基數的影響。去年春節在1月底至2月初,今年春節假期則在2月中旬,對2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的干擾更為明顯。”張寧同時表示,拋開季節性因素來看,官方數據明確指出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仍在持續,這將為其進一步擴張發展提供最重要的內生動力,由此預測二季度制造業仍將保持良好運行態勢。
不過,從財新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來看,制造業的發展仍面臨多項挑戰。財新智庫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撰文表示,需求不及預期是3月制造業景氣度回落的主要原因。當月制造業新業務總量增速放緩至4個月最低點。海外需求疲軟導致新增出口業務增速下滑至10個月來最低,出口產出增速和新訂單總量增速均放緩至4個月最低點,產成品庫存量也小幅上升。
在趙慶河看來,當前制造業發展也面臨著勞動力成本高企、勞動力不足等多重掣肘。因此不難看出,當前中國制造業面臨的發展環境仍然復雜。
數據樣本差異不容忽視
除了3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存在差異,從分組數據來看,官方制造業數據與財新數據也存在較多沖突。根據財新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數據,除了出廠價格指數和產出預期指數出現上升,產出指數、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就業指數、采購庫存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和投入品價格指數均呈下降趨勢。而在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數據中,除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持平,其余指數均有上升。
需要指出的是,此前該兩組數據已多次出現“打架”情況。對此,不少業內人士將原因歸結為二者在統計樣本上存在差異。公開資料顯示,由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以3000余家制造業企業為樣本,企業的省域分布較均勻,并包含更多大中型企業。財新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則由英國研究公司Markit集團編制,通過每月向400余家企業發放問卷獲得原始數據。不過,其調查對象主要是位于中國東部地區的中小企業。
對此,交通(tong)銀(yin)行金融研究中心高(gao)級研究員劉學智表示(shi),出現數據(ju)背離的原因(yin)是(shi)統(tong)(tong)計樣本不(bu)同,樣本側重性(xing)的不(bu)同也(ye)導致了不(bu)同的結(jie)果。他認為,國家統(tong)(tong)計局發布的官(guan)方數據(ju)樣本覆蓋(gai)面更(geng)廣,也(ye)更(geng)能反映整體經(jing)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