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中國制造業國際論壇于9月27日至29日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召開。論壇中,制造業國際聯盟執行主席、愛波瑞集團董事長王洪艷表示,智能制造如(ru)有“竅門(men)”與捷徑,當首推精益(yi)為基。
王洪艷認為,電商+軟件+機器人不等于智能制造。全球制造業多年實踐的成功經驗表明,智能制造如果真有“竅門”與捷徑,當首推精益為基。電商、物聯網、自動化領域的最佳應用,無一不是在全價值鏈精益化的基礎上進行的數字化、智能化的延伸與應用。企業凡是未經精益管理的改善,往往會形成“信息孤島”。
王洪艷認為,過去多年來,企業把焦點放在增產能、擴大市場容量上,重視開源卻不重視內部增效與管理,導致整個產業結構失衡。中國企業普遍認為,增加訂單便可稀釋成本,這造成國家層面的大量資源浪費,帶來環境污染問題,更造成多年來供大于求的局面。我們的企業從資產利用率、資金利用率、生產效率、品質、利潤的可持續等方面,都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應著眼于釋放存量,挖掘內部的提升空間。我們提倡的精益管理,正可以減少對資源、資金的浪費。
王洪艷認為,在實施智能制造的過程中,最大的“黑洞”就是一味上機器人等硬件設備,忽略了基礎管理提升。一味上機器人等硬件設備,上信息化軟件,工廠的基礎管理跟不上,最后形成的數據會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企業反倒會蒙受巨大損失。中國50%至60%的企業處在制造2.0的階段,30%至40%的企業處在2.0至3.0的階段,不足5% 的企業達到3.0的水平。中國制造企業在邁向4.0的時候,急需補課,用精益管理方法、理念梳理并優化企業內部流程,再用信息化系統來集成,加上硬件設備,才能真正滿足智能時代的客戶需求。對中國制造企業來說,精益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不管是日本豐田汽車,美國波音公司,還是德國大眾汽車,眾多國際先進廠商的例子都說明了這點。
談(tan)及(ji)不同(tong)規模企(qi)業(ye)(ye)實施(shi)智能制造的(de)路徑,王洪艷(yan)認(ren)為,對于中小企(qi)業(ye)(ye)來(lai)講,用精益(yi)管(guan)理切入,用云平臺的(de)方式來(lai)服務(wu)整個(ge)產業(ye)(ye)集群。對于大企(qi)業(ye)(ye)來(lai)說,要考慮產業(ye)(ye)鏈(lian)上下游(you)的(de)發展(zhan)。政(zheng)府要在(zai)其中推(tui)動建(jian)立以精益(yi)數字化驅動的(de)產業(ye)(ye)鏈(lian)上下游(you),同(tong)時引(yin)入資(zi)金,用政(zheng)策來(lai)扶植,吸(xi)引(yin)新興產業(ye)(ye),培(pei)養真(zhen)正有競爭力(li)的(de)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