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曾經廉價而且仿佛“無限量供應”的中國工人,正在變得越來越貴而且越來越難找。因為成本上升,中國制造的吸引力正在下降。消費品制造業正在轉向東南亞,而工業品制造業...
曾經廉價而且(qie)仿佛“無限(xian)量供(gong)應”的中國工(gong)人,正在變得越(yue)來越(yue)貴而且(qie)越(yue)來越(yue)難(nan)找。
因為成本上升,中國制造的吸引力正在下降。消費品制造業正在轉向東南亞,而工業品制造業則回流美國。
不過,失之制造,收之市場。生產基地變成(cheng)明星市場的新故(gu)事,剛剛展(zhan)開。
一(yi)個徘徊了(le)四年的(de)傳聞將(jiang)在10月底變為現實:阿迪達斯(si)將(jiang)關閉在江蘇蘇州的(de)唯一(yi)一(yi)家中國(guo)直(zhi)屬工廠。阿迪達斯(si)還告知了(le)其他10家代(dai)工廠,將(jiang)陸續終止代(dai)工合同。
阿迪達斯官(guan)方(fang)解釋(shi)是“出(chu)于重新整合全球資源的(de)(de)策(ce)略考量”。但(dan)外界普遍(bian)解讀為(wei),跟它的(de)(de)老對手耐克(ke)一樣(yang),這家風向標(biao)式的(de)(de)“候鳥”公(gong)司為(wei)了追逐更(geng)低的(de)(de)成本而將(jiang)制造基(ji)地轉移出(chu)中國,而更(geng)多生產商將(jiang)尾隨其(qi)后。
除了衣服、鞋子的(de)生產(chan)商開(kai)始離開(kai),在工(gong)業品制造領域(yu),中國也正(zheng)在失(shi)去(qu)吸引力,而美(mei)國成為(wei)這些(xie)投資新的(de)目的(de)地。
通(tong)用電氣在(zai)2011年年報中(zhong)(zhong)提(ti)出,要把家(jia)電生(sheng)產線從(cong)中(zhong)(zhong)國(guo)和墨西(xi)哥撤回(hui)到美(mei)(mei)國(guo);福特(te)汽車將在(zai)美(mei)(mei)國(guo)投(tou)資160億(yi)美(mei)(mei)元增加工廠和生(sheng)產線;全球最(zui)大的挖掘機(ji)和推土(tu)機(ji)生(sheng)產商卡特(te)彼(bi)勒2011年在(zai)美(mei)(mei)國(guo)得克薩斯州投(tou)資1.2億(yi)美(mei)(mei)元新建一個制(zhi)造廠;谷歌新推出的播放器(qi)“Nexus Q”也在(zai)美(mei)(mei)國(guo)生(sheng)產。
“美國制(zhi)造(zao)業(ye)(ye)(ye)的(de)轉移才剛(gang)開始。”麻省理工學院工程(cheng)學教授(shou)辛(xin)奇·利維對南方周末(mo)記(ji)者說。前不久,他花了(le)兩個月對108家總部在(zai)美國、擁有跨(kua)國營業(ye)(ye)(ye)機構的(de)企業(ye)(ye)(ye)進行調查,其中14%明確計劃將部分制(zhi)造(zao)業(ye)(ye)(ye)務搬遷回美。
制造業到美國去
在此前二十年(nian)間(jian),美國(guo)和其他西方資本流向中(zhong)國(guo),是一(yi)個普遍的(de)趨勢。這些資本洶(xiong)涌而(er)來(lai),有力支(zhi)撐著中(zhong)國(guo)經濟的(de)本輪崛起。這股力量(liang)如(ru)此重要,甚至曾經被批評(ping)為“中(zhong)國(guo)患上外(wai)資依賴癥”。
不(bu)過,美國國內對此的(de)質疑(yi)一直不(bu)斷,一些人(ren)(ren)認(ren)為中(zhong)國人(ren)(ren)搶走了美國工人(ren)(ren)的(de)飯碗。
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近日公布的一(yi)項報(bao)告(gao)稱,“在(zai)2001年至2011年,對中國的貿易赤字使美國失去的或者被取代的工作(zuo)機會(hui)超(chao)過270萬個(ge),其中制造業(ye)超(chao)過210萬個(ge)。”
但(dan)變化正(zheng)在出(chu)現。2012年6月,星巴克的陶瓷杯開始在美國俄(e)亥俄(e)州東利物浦生產。
“作為(wei)星(xing)巴(ba)克‘為(wei)美國(guo)創造工作機會’倡議的一部分(fen),我(wo)們確(que)實從最(zui)近開始在美國(guo)生產部分(fen)馬(ma)克杯。”星(xing)巴(ba)克官方回復南方周末記者(zhe)稱。
星(xing)(xing)巴克(ke)在(zai)全球范圍內第(di)一(yi)個自由的(de)(de)可溶性(xing)產品生(sheng)產設(she)施也設(she)在(zai)美國(guo)本土,這(zhe)家位于(yu)佐(zuo)治亞(ya)州(zhou)奧古斯都的(de)(de)工廠將在(zai)2014年初完工。完工后(hou),星(xing)(xing)巴克(ke)VIA免(mian)煮咖啡、星(xing)(xing)冰樂系列(lie)飲(yin)品咖啡部分的(de)(de)配料和一(yi)些星(xing)(xing)巴克(ke)即(ji)飲(yin)產品將在(zai)這(zhe)里生(sheng)產。此前,這(zhe)些都是在(zai)美國(guo)境(jing)外生(sheng)產的(de)(de)。
“放(fang)在本土生產,美國的星巴克門店下單(dan)(dan)后,不(bu)用一周就能收到(dao)貨,但如(ru)果放(fang)在中國,從下單(dan)(dan)到(dao)收貨得花(hua)3個(ge)月時間(jian)。”星巴克公司一位人士稱(cheng)。
麻省理(li)工(gong)學(xue)(xue)院工(gong)程(cheng)學(xue)(xue)教(jiao)授辛奇(qi)·利(li)維的報告中提到,影(ying)響美國公司回遷產(chan)能的重要(yao)因(yin)素是供應鏈。
這包(bao)括(kuo)風險和成(cheng)本(ben)(ben)兩個方面:2011年(nian)泰國50年(nian)不(bu)遇(yu)的洪災(zai)使(shi)得(de)英特爾(er)損(sun)失(shi)了10億美(mei)元的銷售額,而(er)(er)日本(ben)(ben)大地震(zhen)也使(shi)得(de)通(tong)用汽車損(sun)失(shi)慘重(zhong)。至(zhi)于成(cheng)本(ben)(ben),辛(xin)奇(qi)·利維(wei)認為供應鏈(lian)成(cheng)本(ben)(ben)的25%在于運輸環節(jie),而(er)(er)油價從2009年(nian)到2011年(nian)漲了一倍(bei)。
“2003年-2008年期間,中國(guo)的勞(lao)動力(li)成(cheng)本(ben)上(shang)升了19%,而美國(guo)的勞(lao)動力(li)成(cheng)本(ben)增幅為3%。”辛奇(qi)·利(li)維教授說。中國(guo)過往的優勢在(zai)這些新(xin)情況下正(zheng)在(zai)變化,而美資企業有可能考慮,供給本(ben)土市場的產(chan)品就在(zai)本(ben)土生產(chan)。
全(quan)球知名ATM機生(sheng)產商NCR公司2009年(nian)在美(mei)國佐治亞州哥倫布市開設了一家新工廠,負(fu)責生(sheng)產北美(mei)市場產品——之前,這其中的一部分由北京工廠生(sheng)產。
NCR公司大中(zhong)華區(qu)(qu)(qu)公關部人士對南方(fang)周末記(ji)者(zhe)解釋稱(cheng),這是其在(zai)全(quan)球實施(shi)的(de)“區(qu)(qu)(qu)域生(sheng)(sheng)產模(mo)式(shi)”的(de)一部分。所(suo)謂區(qu)(qu)(qu)域生(sheng)(sheng)產模(mo)式(shi),是指在(zai)哪(na)里賣就在(zai)哪(na)里生(sheng)(sheng)產。不過,她說,“NCR并沒有(you)將(jiang)生(sheng)(sheng)產由中(zhong)國(guo)轉移到美國(guo),更(geng)沒有(you)減少工廠員工數量(liang)和在(zai)國(guo)內的(de)投資。”
同樣這么做的(de)還有美國(guo)日用(yong)消費(fei)品商寶(bao)潔、瑞典宜家(jia)家(jia)居。總部在德國(guo)的(de)阿迪達(da)斯,增加了在北美的(de)制造業(ye)合作伙伴,比重(zhong)從2009年的(de)10%增至2011年的(de)15%。
而奧巴馬的(de)刺激政(zheng)策,也成為(wei)美(mei)國(guo)吸引力上升的(de)原因之一。美(mei)國(guo)聯邦和(he)州(zhou)政(zheng)府的(de)政(zheng)策,比(bi)如削(xue)減公司稅以及對研(yan)發的(de)補貼(tie)和(he)支持(chi)等,對企(qi)業回遷產能(neng)起到(dao)了(le)鼓(gu)勵(li)作(zuo)用。
“美(mei)國(guo)企(qi)業(ye)回撤產(chan)能是由于受到(dao)政治和(he)經(jing)濟兩方面的(de)壓力。”波(bo)士頓私人銀行與信托(tuo)公(gong)司副總(zong)裁(cai)馬特·奧爾森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但他并(bing)不(bu)認(ren)為中國(guo)從(cong)此會失(shi)去制(zhi)(zhi)造中心的(de)地(di)位,“一段時間內,中國(guo)和(he)美(mei)國(guo)作為兩大(da)制(zhi)(zhi)造中心的(de)地(di)位不(bu)會受到(dao)威脅”。
加拿大皇(huang)家銀行環(huan)球資產(chan)管理首席經濟師埃里克·拉(la)塞爾斯(si)也(ye)持同樣(yang)的判斷。他告訴(su)南方周(zhou)末記者(zhe),“我(wo)想美(mei)國(guo)企業(ye)回撤制造(zao)業(ye)不是主(zhu)流,但(dan)我(wo)們可(ke)以得出結論:30年(nian)來(lai)制造(zao)業(ye)從美(mei)國(guo)向(xiang)中國(guo)轉移的時代已近尾(wei)聲(sheng)了。”
商務部研究(jiu)院外商投資研究(jiu)部主(zhu)任馬宇則發出警告,“這是(shi)一個危(wei)險的苗(miao)頭,值得重視(shi)。這凸現(xian)了中國制造業(ye)面臨(lin)的體制困(kun)境,國家政(zheng)策可挖掘的空間很大。”
“候鳥”飛向東南亞
東南亞,是資本的另一個選擇(ze)。
收到(dao)阿迪達斯終止合(he)同的(de)一(yi)紙通知,孫英(ying)莉有些措(cuo)手不及,雙方約定(ding)的(de)合(he)同期(qi)原本要到(dao)2015年才結束。
孫的公司自(zi)1996年開始為(wei)阿(a)迪(di)達斯代工(gong),雙方在(zai)2006年簽訂長期合作協議。
那時恰逢阿(a)迪達(da)斯(si)(si)在(zai)中國生產(chan)的(de)(de)黃金時期(qi)。2007年,阿(a)迪達(da)斯(si)(si)集團下屬鞋(xie)類產(chan)品(pin)有一(yi)半是在(zai)中國生產(chan)的(de)(de)。但隨后,阿(a)迪達(da)斯(si)(si)開始實施增加供貨商地區多樣性的(de)(de)戰(zhan)略。2011年年報提及,一(yi)些(xie)拉美國家(jia)對(dui)中國出口的(de)(de)鞋(xie)類產(chan)品(pin)征收很(hen)高的(de)(de)進(jin)口稅,這也是阿(a)迪達(da)斯(si)(si)將生產(chan)基地進(jin)一(yi)步分散化配置的(de)(de)原(yuan)因。
到2011年,阿(a)迪達斯集團的鞋類(lei)產品來自中國的比重雖然仍是最(zui)大(da),但已降低到35%。而(er)印尼、柬埔寨等東南亞(ya)國家的增幅(fu)明顯,后者的份(fen)額翻了一(yi)番(fan)。
“關(guan)閉阿(a)迪(di)達斯(si)(si)(si)蘇州工(gong)廠(chang)是出于重新(xin)整(zheng)合全球資源的(de)策略(lve)考量(liang),這一策略(lve)將幫助阿(a)迪(di)達斯(si)(si)(si)更(geng)好(hao)地(di)發(fa)揮我們的(de)規模(mo)效(xiao)應(ying)并(bing)降低復雜性。”阿(a)迪(di)達斯(si)(si)(si)提(ti)供給南(nan)方(fang)周末記者的(de)官方(fang)回應(ying)滴水不漏(lou),試圖(tu)為(wei)關(guan)閉事件(jian)降溫,“關(guan)閉工(gong)廠(chang)既與(yu)漲(zhang)薪無(wu)(wu)關(guan),也與(yu)我們的(de)庫存(cun)情況無(wu)(wu)關(guan),目(mu)前(qian)阿(a)迪(di)達斯(si)(si)(si)在中國的(de)庫存(cun)情況良(liang)好(hao)”。
但事實上,工廠(chang)轉(zhuan)移的(de)(de)秘密在(zai)于成本。2008年7月,阿迪達斯全(quan)球CEO赫伯(bo)特(te)·海(hai)納(na)對(dui)(dui)德國媒(mei)體稱,在(zai)中(zhong)國,由政府制定的(de)(de)工資標準逐漸變得過高,公(gong)司希望(wang)部分地(di)(di)撤出中(zhong)國,轉(zhuan)移至勞(lao)動力(li)更便宜的(de)(de)地(di)(di)區。恰是(shi)四年前海(hai)納(na)的(de)(de)此番表態,引發(fa)外界對(dui)(dui)阿迪達斯將(jiang)轉(zhuan)移生產(chan)線的(de)(de)猜(cai)測(ce)。
與四年前相(xiang)比,中國的(de)人(ren)力(li)成(cheng)本上升有愈(yu)演(yan)愈(yu)烈之勢。“如果(guo)加上社會保險,我(wo)們(men)這里(li)工(gong)(gong)人(ren)的(de)平均月薪(xin)超過(guo)3000元(yuan)。這跟兩年前相(xiang)比翻了一番,但我(wo)們(men)還發愁招不到(dao)工(gong)(gong)人(ren),已(yi)招到(dao)的(de)工(gong)(gong)人(ren),跳槽率很高。”李新(xin)(化名)是福建(jian)一家阿迪達斯代工(gong)(gong)企業的(de)中層,為(wei)了招工(gong)(gong),四處(chu)找人(ren)幫忙。
李新稱(cheng),他(ta)所在企業的(de)人力成本支(zhi)出占營業額的(de)比重,已從(cong)兩年前的(de)12%增加(jia)到30%左右。
一(yi)面是中(zhong)國(guo)不(bu)斷看(kan)漲(zhang)的(de)勞動力(li)成(cheng)本,另(ling)一(yi)面則是印尼、越(yue)南(nan)(nan)等東南(nan)(nan)亞(ya)國(guo)家(jia)成(cheng)年勞動力(li)每月約合(he)一(yi)千多元人民幣(bi)的(de)薪水(shui),李新所(suo)在(zai)的(de)公(gong)司開始(shi)拓展海外(wai)分(fen)廠(chang)(chang),三家(jia)工廠(chang)(chang)先(xian)后在(zai)越(yue)南(nan)(nan)、印尼落地。
與阿迪(di)達斯相比(bi)(bi),老(lao)對(dui)手耐(nai)克轉移生產(chan)基地(di)的步伐邁(mai)得更大(da)。從2005年(nian)開始,耐(nai)克逐(zhu)年(nian)增加越(yue)南工廠在其制(zhi)造(zao)業中(zhong)的比(bi)(bi)重,到2009年(nian),越(yue)南和中(zhong)國(guo)的訂(ding)單(dan)比(bi)(bi)重同為36%。連續兩年(nian)反超之(zhi)后,2011年(nian),越(yue)南的比(bi)(bi)重升(sheng)至39%,而中(zhong)國(guo)降(jiang)至33%。
這并非耐(nai)克和阿迪達斯的第一次(ci)工廠遷徙。兩(liang)家(jia)品牌(pai)發源于歐(ou)美的“候鳥型”企(qi)業(ye)對成本(ben)非常(chang)敏感。上(shang)世紀(ji)七十年代,其主要生產基地(di)在日本(ben),由于日元升值,日本(ben)勞動力成本(ben)上(shang)升,它們將生產基地(di)轉移(yi)到韓國和臺灣地(di)區;1990年代,又因成本(ben)原因陸續把(ba)訂單轉移(yi)到中國大(da)陸。而今,越南(nan)、印尼等(deng)東南(nan)亞國家(jia)則成為(wei)新的樂土。
耐(nai)克和阿迪(di)達斯的(de)遷(qian)徙也帶動了一(yi)些臺資背景的(de)代工(gong)廠轉移(yi)。2012年(nian)年(nian)初,在(zai)香(xiang)港上市的(de)九(jiu)興控股公(gong)司關閉了一(yi)家在(zai)東莞的(de)來料加(jia)工(gong)廠房,同(tong)時繼續提升在(zai)印(yin)尼(ni)的(de)生產能力。源自日本的(de)休閑服裝連鎖品牌(pai)優(you)衣庫(UNIQLO)也把東南亞視為下一(yi)個遷(qian)徙地。
1999年(nian)(nian),優(you)衣(yi)(yi)庫在上海和深圳建立生產(chan)部門。到2007年(nian)(nian)前(qian),90%的優(you)衣(yi)(yi)庫產(chan)品皆由中(zhong)國制(zhi)造。但2008年(nian)(nian)后(hou),優(you)衣(yi)(yi)庫逐(zhu)步減少對中(zhong)國制(zhi)造的依賴,2011年(nian)(nian)中(zhong)國的比重減少到80%。這一年(nian)(nian)的年(nian)(nian)報顯示,公司計劃積極(ji)拓(tuo)展在亞洲其(qi)他國家的生產(chan),以便降低成本,“目(mu)標是把三(san)分(fen)之一的生產(chan)轉移到中(zhong)國以外”。
除(chu)了服裝銷售商(shang),食品(pin)(pin)企(qi)業(ye)對價格也(ye)具有(you)較高的敏感性。北(bei)美一家(jia)知名食品(pin)(pin)企(qi)業(ye)近兩年開始直接從海外進(jin)口產(chan)品(pin)(pin),該企(qi)業(ye)一位員工稱(cheng),“每一個在中(zhong)國生產(chan)的產(chan)品(pin)(pin),都(dou)要(yao)有(you)至少一個或(huo)者幾個后備國家(jia)。一旦中(zhong)國失去競爭力(li),可以馬上(shang)將(jiang)訂(ding)單(dan)轉移。”
不久前,中(zhong)國歐(ou)盟商會面向在華(hua)歐(ou)盟企(qi)業進(jin)行了一次調查。調查顯示(shi),22%的受訪企(qi)業表示(shi),他(ta)們正在考慮將投資轉(zhuan)向中(zhong)國以外的市場。當被(bei)問及動機(ji)時,其中(zhong)一個主要因素即是(shi)成本不斷攀升。
這份調研數(shu)據顯(xian)示(shi),消費(fei)品企業比工業品企業更傾向于撤離,這與前者對價格更為敏(min)感有關。
“與(yu)工業(ye)品企(qi)業(ye)相比,消費品企(qi)業(ye)的生產轉(zhuan)移更快,”李(li)新說,“5年時間(jian)基本(ben)可以(yi)完成”。
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
“十年前,我們有七成會(hui)員(yuan)企業的(de)產品以出口為主,三(san)成企業面向中國(guo)市場(chang),”華南美國(guo)商會(hui)會(hui)長哈利說,“但(dan)現在,這個比例恰好反過(guo)來(lai)了。”
盡管(guan)中國作為制造基地(di)的吸引力(li)正在降低(di),但(dan)作為市場的吸引力(li)卻正在上升(sheng)。
南(nan)方周末(mo)記者(zhe)聯(lian)系采訪卡特彼(bi)勒、NCR、通用電(dian)氣、福特、星(xing)巴(ba)克、阿迪達斯、耐克、寶潔等數家跨(kua)國(guo)公司(si),他們(men)集(ji)體表(biao)示(shi)出對中國(guo)市(shi)場(chang)的重視。
在(zai)將越(yue)來越(yue)多的生(sheng)產(chan)基(ji)地轉(zhuan)移到中國之外的同時,耐克、阿迪達斯和優(you)衣庫將中國的定位從(cong)生(sheng)產(chan)基(ji)地向核心(xin)市場轉(zhuan)變。
阿迪達(da)斯宣布在天津(jin)新(xin)建一(yi)個(ge)北方物(wu)流(liu)中(zhong)心(xin),與蘇(su)州工(gong)業(ye)園內負責中(zhong)國銷售的(de)物(wu)流(liu)中(zhong)心(xin)遙相(xiang)呼應。耐克的(de)路(lu)子如出(chu)一(yi)轍。2009年(nian)耐克關閉其(qi)在中(zhong)國唯(wei)一(yi)一(yi)家直(zhi)營工(gong)廠(chang)(chang)太倉工(gong)廠(chang)(chang)后,耗巨資在太倉打造了一(yi)個(ge)全(quan)球(qiu)第二大物(wu)流(liu)中(zhong)心(xin),交貨時間因此(ci)縮短15%。它們還計劃(hua)開(kai)設更多的(de)門店(dian),并(bing)把眼光瞄準中(zhong)國二三線城市。
這兩家老對手,陸續將生產撤出中國(guo),卻比賽(sai)著把(ba)中國(guo)市(shi)場作為主要(yao)驅(qu)動(dong)力(li)。暫時(shi)落后(hou)的阿迪達(da)斯集團,其(qi)全球CEO赫(he)伯特·海納近年(nian)來不斷(duan)增加到中國(guo)的次數(shu),他(ta)把(ba)中國(guo)親切地(di)稱為“我(wo)們的明星(xing)市(shi)場”。
中(zhong)(zhong)國(guo)歐盟(meng)商會的調查數(shu)據也顯示,74%的受訪企(qi)業(ye)認(ren)為,中(zhong)(zhong)國(guo)在其全球總(zong)體戰(zhan)略(lve)中(zhong)(zhong)變得越來越重要。報告描述(shu)說:“以前,中(zhong)(zhong)國(guo)主要是世界工廠(chang),而當今和未來,中(zhong)(zhong)國(guo)將(jiang)成為我們產品(pin)的最(zui)終世界市場。”
“十年前,我們(men)有(you)七成會(hui)員企業(ye)的(de)產品以出(chu)口為主,三成企業(ye)面向(xiang)中國市場。”20年前,華南(nan)美國商會(hui)會(hui)長哈利就來(lai)到中國。他的(de)華南(nan)美國商會(hui),代表了1800多家(jia)在華南(nan)投資的(de)美國企業(ye)。他說,“但現在,這(zhe)個比例恰好反(fan)過(guo)來(lai)了。”


手機資訊
官方微信







豫公網安備41019702003604號(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