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十年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增強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近期的經濟增速放緩,同時被外界普遍認為是改革攻堅的關鍵時期。近日,中國網財經中心舉行“輝煌十年&...
近十年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增強了經(jing)濟(ji)(ji)社會發(fa)展的(de)(de)動力(li)(li)和(he)活力(li)(li)。近期的(de)(de)經(jing)濟(ji)(ji)增速放(fang)緩,同時被外(wai)界普遍認(ren)(ren)為(wei)是改革攻堅的(de)(de)關鍵時期。近日,中(zhong)國(guo)網財經(jing)中(zhong)心舉行“輝煌十(shi)年”主題(ti)論(lun)壇(tan),面對經(jing)濟(ji)(ji)目前的(de)(de)下滑形勢,三(san)位國(guo)內一線(xian)專家聚(ju)論(lun)改革話題(ti),認(ren)(ren)為(wei)若要使中(zhong)國(guo)經(jing)濟(ji)(ji)走上穩定可持(chi)續的(de)(de)長期增長道路,唯有深化改革。
收入分配改革關鍵在于提高居民收入
“下半年要認真落實2012年深化經濟體制(zhi)改(gai)革重(zhong)點(dian)工作意見,抓緊制(zhi)定收入(ru)分配(pei)體制(zhi)改(gai)革總體方案”。今年8月,受(shou)國(guo)務(wu)院委托(tuo),國(guo)家發展改(gai)革委主任(ren)張平(ping)向全(quan)國(guo)人大(da)常委會報(bao)告今年以(yi)來國(guo)民經濟和(he)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時說。
在歷時八年的爭議后,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有望在今年10月(yue)推(tui)出。據(ju)媒體此前普遍報(bao)道(dao),國家發改委已經完成(cheng)了《方(fang)案》初稿的起草(cao)工作,目前正在深入征(zheng)求部級以上官員對《方(fang)案》的意見。
此外,總體方案共涉及十大問題,包括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工資正常增長和最低工資標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收益分享制度、公共資源出讓收益的全民共享機制、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國有企業金融機構高管人員薪酬管理以及公務員津貼補貼和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等。
值得注意的是,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起草工作于2004年(nian)啟(qi)動,2010年(nian)初(chu)和2011年(nian)12月,發改委兩次將(jiang)方案上(shang)報(bao)國(guo)務院(yuan),但均未(wei)通過,方案遲遲難以(yi)出臺(tai)。“難產(chan)”的(de)(de)原因,在《經濟(ji)參(can)考報(bao)》的(de)(de)報(bao)道(dao)看來(lai),主要是(shi)在于它(ta)牽涉(she)到(dao)了各種(zhong)利(li)益(yi)的(de)(de)博弈,包括權貴利(li)益(yi)群(qun)(qun)體、以(yi)壟斷利(li)益(yi)群(qun)(qun)體和資源利(li)益(yi)群(qun)(qun)體。
對此,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認為,居民的收入增長遠遠跟不上財富增長,“這是一個很大的戰略性的問題”,因此必須實行一種新的改革思路,就是使居民增長幅度能夠跟上社會財富增長的幅度,“這兩個應該同步,現在這個同步化差距比較大,離差越來越大,因此整個社會應該對這個事情引起關注。”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袁鋼明則表示“可能出不了臺”,“現在方案的討論并沒有增加居民收入分配的內容,更多的是聽取生產和產業部門的意見,一旦聽到反對意見可能又感到意外還會推遲。”
而對于整體方案的最大的突破點,袁鋼明認為“很可能應該會在政府的轉移方面”。在他看來,關鍵應該在轉移上面多下點工夫,政府增加一些社保醫療等轉移,不會直接體現在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上,關鍵是國家對老百姓收入提高上做大的調整,關鍵是中國勞動工資法,企業要按照定期提高工資這樣一個規則來執行,否則收入分配出臺與否“沒有多大意義”。
資源稅改革時機難得
近年來,我國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穩步推進,價格形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逐步提高。2008年國家出臺(tai)成品(pin)油(you)價(jia)格和稅費改革方(fang)案,配套推(tui)出了成品(pin)油(you)價(jia)格、燃油(you)稅和交通收費等三(san)項重大改革。2011年,開展了國內天然氣價(jia)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電(dian)價(jia)改革也在積極推(tui)進。新修(xiu)改的《中華人民共(gong)和國資(zi)源稅暫行(xing)條例》也于11月1日正式(shi)實施(shi)。
“繼原油、天然氣之后,我國資源稅改革需進一步擴大品種覆蓋面,關鍵是如何擴大到煤。煤是我國最主要的能源,由煤到電,堪稱國民經濟的命脈。把煤炭及其它金屬礦、非金屬礦的全面資源稅改革推出,是一場改革硬仗,” 國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
同時,今年以來經濟增速下行和煤炭市場疲軟,煤炭價格大幅度下跌,物價也維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現在進行煤炭資源稅改革或許正是個時候。
“它必然觸動行業利益,特別是壟斷行業及其派生利益群體的既得利益,其在直觀形式上,是要觸動煤電比價關系和電價形成機制,”賈康表示,“對于資源稅改革的時機要掌握好,如今CPI較低的時(shi)機十(shi)分值得(de)珍惜。”
近幾年,煤電矛盾不斷加劇,發電企業頻現虧損,局部"電荒(huang)"此起彼伏,社會各方(fang)面對電力體制(zhi)改革問題議論頗多,現行(xing)的(de)這種電力體制(zhi)已成為(wei)轉變經濟(ji)發展(zhan)方(fang)式、促進節能(neng)減排和發展(zhan)多種所有制(zhi)經濟(ji)的(de)重大障礙。
對此,賈康認為,資源、能源方面的相關改革是我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資源配置的迫切需要,如不能盡快化解已積累多年的矛盾,革除由基礎產品領域引發并傳導到全部產業鏈的粗放、高耗、扭曲、尋租弊端,那么優化結構、走向集約、節能降耗、清廉高效的科學發展將成為一句空話。
走出經濟困境唯有深化改革
自2003年黨的(de)十(shi)六屆三中全會作(zuo)出(chu)《中共中央關(guan)于完(wan)善(shan)社(she)會主(zhu)義市場經濟(ji)體制(zhi)若干問題的(de)決定(ding)》以(yi)來(lai),我(wo)國經濟(ji)體制(zhi)改革進入了以(yi)科學發展觀為指導(dao)、以(yi)完(wan)善(shan)社(she)會主(zhu)義市場經濟(ji)體制(zhi)為目(mu)標的(de)新時期。
而目前,中國經濟增速又一次回到8%以下,最(zui)新的(de)8月(yue)宏觀經(jing)濟(ji)數據出爐后,經(jing)濟(ji)“硬(ying)著陸”、“軟(ruan)著陸”再次成(cheng)為(wei)大家(jia)討論的(de)焦(jiao)點。《人民日報》對此(ci)認為(wei),毫無疑問,我國已經(jing)進入必須(xu)轉(zhuan)變經(jing)濟(ji)發展方(fang)式(shi)才能(neng)實現可持續發展的(de)關鍵時期。加快推進經(jing)濟(ji)轉(zhuan)型(xing),已成(cheng)為(wei)關系全局的(de)戰略(lve)抉擇(ze)。
“中國現在靠常規宏觀政策調整,已經無法扭轉經濟下滑困境,若要使中國經濟走上穩定高速的長期增長道路,也只有深化改革,且要堅持改革。” 袁鋼明說。
袁鋼明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秘密或者說訣竅所在,就是民營企業的活力,其脫離了市場管理才出現增長,而不是政府干預的增長,“所以我們覺得中國下一步改革的方向絕對不是繼續加強政府控制,而應該是反過來減少、限制、放棄政府的干預”。
“我們要考慮中國改革應該朝著更加公平的方向發展,只有占多數的廣大勞動者收入提高,才能保持經濟需求,中國高速增長才能夠繼續推進”,“中國現在已經進入新的階段,以前靠低成本勞動力,現在則要通過制造業水平提高,檔次的升級實現工業化強國或者走出危機”。
常修澤認為,下一階段,建立更趨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更大范圍的政治社會文化領域的新體制,需要有“新的超越”。就是說,不應再是前一階段思維定式的簡單延續和慣性運作,而是需要基于新情況、新矛盾,需要提升為更具時代“大智慧”、更有宏觀“大視野”的改革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