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工業經濟是目前大多數地方經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經濟穩增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工業穩增長。在當前經濟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工業項目,尤其是重大工業項目正成為新一輪“穩增長&r...
工業經(jing)(jing)濟是(shi)目(mu)前大多數地方經(jing)(jing)濟中最重要的組成(cheng)部分,經(jing)(jing)濟穩(wen)增(zeng)長,很重要的一點就是(shi)工業穩(wen)增(zeng)長。在(zai)當前經(jing)(jing)濟增(zeng)速下滑的背景下,工業項目(mu),尤其是(shi)重大工業項目(mu)正成(cheng)為新一輪“穩(wen)增(zeng)長”的重要內容(rong)。
各地“為鳳筑巢”
12日上午,被稱(cheng)為改革(ge)開放34年來(lai)中國最大單筆外(wai)商投資項(xiang)目——一(yi)期(qi)投資70億美元的三星電子高端(duan)存儲(chu)芯片項(xiang)目在西安高新區(qu)正式開工(gong)。
陜西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剛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西安三星項目作為一個高端項目,塊頭大,在稅收、就業這些直接效益外,還可以帶動周邊為其配套的上百家上下游企業的發展,從而形成上千億的產值。
除了三星項目之外,陜西還有美國強生、神華陶氏等重大工業項目也正在推進之中。今年4月27日,陜(shan)西省政府與(yu)國務(wu)院國資委在北(bei)京舉行合作備忘錄簽(qian)字(zi)暨央企(qi)進陜(shan)發展活動啟(qi)動儀式。有37家央企(qi),包括(kuo)206個(ge)大項(xiang)目,總計劃(hua)投(tou)資超過(guo)7000億元。其(qi)中,項(xiang)目涉及能源、化工、精工、裝(zhuang)備制造(zao)、電子信息等(deng)內容。
不僅中西部,沿海地區也在爭取大項目。9月(yue)9日起到11日,廣州(zhou)市借商(shang)務部舉辦全國大型(xing)成套(tao)設備出口工作會議之機,舉辦“新廣州(zhou)·新商(shang)機——百家(jia)知名(ming)企業羊城行”,并對(dui)21家(jia)重點(dian)企業做了具體推介,與12家(jia)簽約(yue),簽約(yue)金(jin)額達到450億。
一家央企的廣州公司負責人表示,國家新一輪的穩增長中推出了萬億基建項目,裝備制造行業的央企落戶廣東,可以讓原本以輕工業為主的廣東能在新一輪的基建投資中分得“一杯羹”,也讓廣東整體的產業結構更加合理。
廈門大學經濟學副教授丁長發分析指出,在外貿出口受阻和內需拓展短期有限的情況下,穩增長很重要的動力來自投資拉動,投資最主要包括基建和工業兩部分,而基建對地方財政的依賴更大,在地方財力緊張的情況下,以企業投資為主體的工業經濟尤其是重大工業項目的上馬成為首選。
吳剛也認為,重大工業項目的落戶是緩解當地資金壓力、提振經濟的有效舉措,而地方財政主要是在營造產業園區、基礎配套方面著力,“以企業為主體,也帶動了我們財政的公共杠桿作用。原來是筑巢引鳳,現在是為鳳筑巢,這樣會更加有針對性,公共財政的投資效益也會更明顯。”
不少項目有產能過剩之虞
在穩增長基調下,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促進工業經濟增長的舉措。例如,重慶市8月(yue)公(gong)布(bu)了工業(ye)領域主要(yao)產(chan)業(ye)的三年(nian)振興規劃,“十二(er)五”期間,全市工業(ye)將累(lei)計投(tou)入1.5萬億元(yuan),建(jian)成七大千億級產(chan)業(ye)集群和30個百億級產(chan)業(ye)集群,工業(ye)總產(chan)值突破3萬億元(yuan)。
浙江省8月發(fa)布(bu)的(de)《關于建立重(zhong)大(da)(da)產業項目用地(di)保障(zhang)機制的(de)意見》,要求(qiu)各(ge)縣(市、區)推進低效利用土地(di)二次開(kai)發(fa)和批而未供土地(di)消化、支持該(gai)省重(zhong)大(da)(da)產業項目建設。
黑龍江公布的促進工業經濟穩增長的舉措也包括支持企業增加生產、幫助企業拓展市場、緩解企業資金難題、減輕企業負擔等4個核(he)心內容。
不過,在廣東省社科院珠江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成建三看來,目前工業經濟面臨的一大問題是產能過剩。“外需下滑,內需也沒有多大的拓展,但我們針對外需和內需的產能都很大,目前原材料價格例如鋼材已經跌到低位,說明了需求端不行,工業產能過剩。”成建三說,現在很多地方的許多大型工業項目雖然在短期內對穩增長有明顯效果,有一部分項目確實有較大的市場需求,但也有不少項目有產能過剩之虞。
專家指出,工業經濟發展應該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避免投資的盲目化。相比工業經濟增量,工業的質量更為重要,加快工業經濟的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迫在眉睫。
在這方面,目前包括廣東、福建在內的不少省份都在加快工業技術的改造和轉型升級。例如,福建省計劃在“十二五”期間,累計完成技術改造投資1.4萬億(yi)元,其中2012年和2013年分別完成2000億(yi)元和2600億(yi)元(來自全省(sheng)各(ge)方面累計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