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五”間,我國超硬材料的生產方式發生了重大變革。
形成了集約化、規模化的生產格局,形成了擁有數百臺、上千臺乃至2000多臺金剛石合成壓機,年產量數十億克拉金剛石的專業企業,而且上市和準備上市的企業越來越多,為我國超硬材料產業由“大”變“強”奠定了基礎,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我國六面頂壓機不但大型化發展迅速,而且對人造金剛石合成工藝進行了重大創新,由片狀合成工藝迅速全面改變成為粉沫合成工藝。這是“十一五”期間我國人造金剛石在合成工藝技術方面的重大創新,它不但使單次合成產量大幅度提高,單次產量由片狀工藝的40~120克拉,發展到現在的200~300克拉,最高可達800克拉,而且其優晶比由原來的20%提高到了60%,使金剛石單晶在質量、粒徑上也有突破性進展。目前我國可工業化生產的寶石級金剛石,粒徑達到2.6毫米(科研成果可達到7~12毫米)。我國2009年金剛石產量57億克拉,2010年可能在70多億克拉,占世界總產量的90%;“十一五”期間,我國的另一種超硬材料—立方氮化硼(CBN)的年產量達到2.4~2.6億克拉,占世界總產量的60%以上。立方氮化硼(CBN)是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鐵基難加工材料的高效、精密、和干式、半干式環保切削、磨削加工不可或缺的材料。我國科研人員對CBN合成用的原材料—六方氮化硼的生產工藝進行了多項創新。目前我國可生產高、中、低強度、品種牌號齊全的CBN產品,如深棕色、金黃色、土黃色、黑棕色、棕黑色、琥珀色、黑色等CBN單晶,單次合成產量最高可達到120克拉,可生產20/30、35/40號粗粒度CBN,且晶形完整。可以自豪地說,國外能生產的,我國均能生產。我國超硬材料的成就引起歐美、日、韓超硬材料巨頭們的高度重視,當他們看到中國生產的金剛石時,無不感慨地說“中國也能制造出這樣的金剛石了”,近年來紛紛減產而轉向金剛石的功能應用的開發工作。我國超硬材料產業已率先邁入世界強國行列。
以(yi)前我(wo)(wo)(wo)國采(cai)用(yong)片狀工(gong)(gong)藝合(he)成(cheng)的金(jin)剛石晶形不完整,抗壓強度較低,但業(ye)界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即采(cai)用(yong)六面頂(ding)壓機生產金(jin)剛石復合(he)片(PCD、PDC)、CBN復合(he)片(PCBN)具有優(you)勢,甚至外國也(ye)采(cai)用(yong)六面頂(ding)壓機生產復合(he)片。因(yin)此,目前我(wo)(wo)(wo)國超硬材料(liao)復合(he)片的開(kai)(kai)發和(he)生產企業(ye)眾多、產能和(he)產量(liang)較大(da)。其產品(pin)應用(yong)范(fan)圍迅速擴大(da),廣泛用(yong)于石油(you)、地(di)(di)質、冶金(jin)、煤炭的勘探、開(kai)(kai)采(cai)、鉚桿等(deng)鉆頭制(zhi)造;機械(xie)(xie)加(jia)工(gong)(gong)用(yong)的鏜、車、銑、刨、磨、鉆等(deng)各(ge)種刃具和(he)磨具;以(yi)及耐(nai)磨器件拉(la)絲模(mo)、量(liang)具等(deng)的制(zhi)造,大(da)大(da)提高了加(jia)工(gong)(gong)效率及質量(liang)。為我(wo)(wo)(wo)國機械(xie)(xie)、航天(tian)、軍工(gong)(gong)、石油(you)、地(di)(di)質、煤炭、礦山、石材、玻璃、陶瓷、五金(jin)、電子產業(ye)和(he)我(wo)(wo)(wo)國能源開(kai)(kai)發、工(gong)(gong)程施工(gong)(gong)、先進制(zhi)造業(ye)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利器。